张卓君摄
过去的五年,是扬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在城市建设上,以2015年建城2500周年,2018年承办省园博会、省运会“两大盛会”为重要节点,市区城建累计投入2360亿元,投入总量和工程体量均创历史之最,城市发展拉开大框架、形成“一核多组团”大格局;连续17年出台民生工作“1号文件”,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解决了一批民生大难题,宜居城市建设扎实有效。全市经济总量连跨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三个大台阶,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从56位上升到37位,人均GDP在苏北苏中率先超过省均水平。
“回顾扬州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发展大跨越都发轫于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又引领了新一轮发展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始终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服从服务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展开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上新台阶。”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
牵大项目“牛鼻子”,
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
1984年,扬州市第一家引进外资建设的国家大型企业——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如今,上海大众仪征工厂,每分钟就有一辆轿车生产下线。这个总投资100亿元的大项目,堪称扬州重大项目建设的典范之作。宝应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江都光线传媒、开发区中航海底海缆、景区华侨城等一批新签约或在建的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让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具备了再次攀登新台阶的底气和实力。
扎根实体经济,聚焦产业重点,突出创新关键,扬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世纪80年代,乡镇工业大发展;上世纪90年代起,形成以汽车、船舶、机械、集装箱等为代表的“八龙起舞”规模经济时代。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第一方略”的确立,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双创、三重”(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产业)、“8631”科技创新、“八大产业振兴”等战略相继实施。如今,扬州聚力汽车、机械、旅游、建筑、软件和互联网、食品工业“六大基本产业”,努力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一个大项目,培育一个大产业。围绕基础产业抓项目建设,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成链。扬州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仅为14.38亿元,去年突破5000亿元。1984年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扬州,如今全市开发园区以不足15%的管辖面积创造了7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企业近70家在园区落户。2010年以来,扬州跨越每个千亿台阶基本只用了两年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