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杨月)每年11月份,消费市场尤其活跃,除了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推出了“双十一”促销活动之外,线下大型购物商场、实体店等也推出了各种消费优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月份,全省12315平台接收消费投诉举报咨询数量达70759件,仅低于3月份的诉求总量。
据统计,受理投诉16174件,占总数的22.86%;受理举报2520件,占总数的3.56%;接受消费者咨询45482件,占总数的64.28%;此外还收到建议、检举等其他类6583件,占总数的9.30%。
美容美发类投诉量大幅增加 已挽回经济损失2534.16万元
记者了解到,投诉量排在前十位的商品或服务类依次为:通讯产品、家用电器、服装鞋帽、家居用品、美容美发和洗浴、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交通工具、售后服务、食品、餐饮和住宿服务。其中,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美容美发和洗浴类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较大,分别为60.22%、41.69%,销售服务、服装鞋帽、交通工具较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较为明显,分别下降30.26%、18.95%、18.47%。
截至2018年11月30日,在依法受理的16174件消费投诉中,江苏12315平台已办结8248件,调解成功4250件,调解成功率为51.53%,争议金额2796.53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34.16万元, 消费者获加倍赔偿金额1.33万元。
移动电话及配件类投诉居首位 商家合同履行问题仍是热点
因购买移动电话及配件类商品而引发的消费投诉量达到1824件,在所有商品或服务小类中位居首位。其中,约有1500件是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手机引发的纠纷,从消费者投诉问题来看,比较容易引起纠纷的是:消费者从电商平台购买手机之后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要求退换货,但销售商要求消费者必须先进行检测,而消费者认为检测时间太久不同意或者对销售商的检测结果不予认可,故引发双方的矛盾和纠纷。
据统计,在受理的16174件消费投诉中,由合同履行问题引发的投诉共有7219件,占比44.63%。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不按照促销活动页面内容履行合同、预售活动尾款涨价或者要求另行支付其他费用、以商品无货等理由擅自取消订单、以不符合中奖资格为由擅自取消奖品(赠品)、商品迟迟不发货或虚假发货、虚设抽奖名单等等问题。
消费提示
小心警惕消费陷阱。每年的“双十一”活动期间都是一场购物狂欢,无论是线上电商平台还是线下实体店铺,推出的各种促销活动都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在选购商品之前要全面了解商家信誉、商家制定的促销规则、商品信息描述、其他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评价以及同样商品在其他店铺的售价,不要因为过分追求低价而盲目消费,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
谨慎选择购物渠道。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要选择合法、正规、规范的购物渠道,选择经营规模较大、有第三方支付平台、信誉度较高的电商平台。
务必采用安全支付。线上消费时,建议消费者网购时要使用电商平台提供的正规支付渠道进行付款,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提供的第三方支付链接或二维码,以防进入钓鱼网站。
妥善保存交易凭证。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交易凭证,比如:聊天记录、购物页面截图、票据凭证、快递单据等等,以便出现纠纷时为自己的合法维权提供相关证据。
仔细验收快递商品。建议消费者要注意跟踪网购商品的物流快递信息,收货时要当场开箱查验,确认货品完好无损并符合约定后再签收。
主动依法维护权益。消费者要适当了解一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即将实施的《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主动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