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温州市人民大会堂,一个以“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为主题的省级大会上,一位发言的基层代表引用网红诗直抒胸臆,引发无限共鸣。
会场外,一场突然而至的瓢泼大雨,在瓯江上溅起朵朵水花。在浙江,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正如瓯江上的水花,点点滴滴,数目繁多。
“小微企业看浙江。”对浙江经济而言,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此时,选在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开这样一个重量级大会,传递出鲜明信号——高质量的浙江经济,离不开高质量的小微企业。
无小微 无生机
说起小微企业,到底什么是小微企业?
在2011年6月18日,由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则结合各行业特点,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事项,将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等类型,具体标准 “小型、微型企业”即指其中的两类企业。
对小微企业来说,浙江无疑是一片生长的沃土。改革开放之初,一穷二白的浙江依靠市场的力量,走出一条宽广的民营经济之路。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火热发展激情中,一家家小微企业,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往外冒。
成长之路上,它们有的脱颖而出,茁壮成长,成为了参天大树,有的融入“大树”的生态圈,分享着阳光雨露……
今天的很多耳熟能详的浙商浙企,都是从草根、小微开始——挑着工具箱给人修鞋的南存辉、给人拍照的李书福、骑着三轮车代销汽水冰棍的宗庆后,还有当下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也起步于18个快乐小伙伴和一间小办公室……
如果将经济生态比拟为森林,那么就像森林中既要有参天大树,也要有小草、灌木一样。后者虽弱小,但却是经济生态链中最基础的一环。所以,当我们习惯于仰望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时,绝不该忽视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
浙江需要小微企业,浙江离不开小微企业,它们是浙江经济中一支不容忽视、不可小觑的力量。看过下面这组数据,大家就能懂得,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截至今年6月,浙江共有小微企业19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2017年,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贡献了浙江GDP的65%,税收的54%、出口的76%、就业的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