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7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杭建宣)今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已进入下半场,眼下正是固强补短的关键期。
怎样借鉴一些好的经验?怎样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7月4日、5日,杭州市召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杭州市建委、交通局、城管委、文明办等30多个单位及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仔仔细细地把小城镇综合整治现场走了一圈,现场“问诊”后再“开方”。
现场一:让老街“活”起来
现场会的第一站,是杭州余杭瓶窑镇。
镇中心的老街外立面,都已竖起了脚手架,裹上了防尘网,但仍挡不住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幢小楼上,白底红字的“瓶窑镇图书馆”清晰可辨;随处一抬头,便是“瓶窑旅馆”;偶遇一高门大院,是经过近百年风雨的老茧站……
“瓶窑是老区公所驻地,经济、文化底蕴深厚。”杭州市建委主任孔春浩对瓶窑的历史十分熟悉,听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要借鉴上海田子坊,杭州主城的南宋御街等的开发模式,他连连点头,“这是为历史老街注入新的活力。”
老街区一条名为横街的马路两边,沿街店铺已初具雏形,余杭区小城镇综合整治办公室副主任何建刚告诉记者,这些房子有些是单位的,也有些是个人的,“现在我们统一收购统一运营,更能合理运用,最大程度挖掘体现老街的经济、历史、人文和旅游的价值。”
现场二:路牌带来的启发
余杭径山镇,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准确的发展定位,让参加现场会的每一个人竖起大拇指。
“这是小城镇应有的样子,景色宜人,但也不是完全景区化,有干净的农居庭院散落其中。”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范建军说。
范建军还特意去看了看径山镇旅游集散地换乘中心,指引的工作人员很自豪:“我们的换乘中心放在地下,空间大,地面也更干净,一点不破坏我们径山清幽的自然环境。”
边走边看,一个公共洗手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公共洗手间外墙用的是当地的石头垒砌而成,外部的导引牌也就地取材,雅致的竹子,上盖茅草,既简单大方,费用也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