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6月28至29日,全省供销合作社专项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在扬州市江都区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县及县以下基层社销售总额占比达91.5%。
作为为农服务的“国家队”,供销合作社如何在新时代展现乡村振兴的新作为?
从头重脚轻到搞活基层
曾经,供销社在农村商贸流通领域引领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日渐式微,存在着“头重脚轻”的情况——省级层面比重较大,基层存在不少薄弱社甚至空壳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复兴之机。”近日,由省政府参事、省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原所长包宗顺研究员领衔的省社科院农村发展所专家团队对我省“十三五”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规划进行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组织体系比较完整,经营网络比较健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备的优势,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专业化、集约化和组织化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有效搭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桥梁。
“我们到市县乡镇调研,无论是基础好一些的,还是基础差一些的,都在开动脑筋,迎难而上,打造服务阵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拓展经营服务范围,加快向综合服务转变、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变、向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转变、向上下贯通协调运转转变。”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诸纪录告诉记者,目前,我省正在推进“2+24+20”专项改革试点,“2”是指全国总社批复的、由省总社承担的“健全联合社‘三会’制度”和“设立供销合作社产业发展基金”两个专项试点任务;“24”是由省总社批复的、由市县供销合作社分别承担的7大方面24个专项试点任务,包括探索构建规范高效的双线运行机制、探索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等;“20”是由市县供销合作社牵头负责指导、在20个乡镇基层社开展的“农综社”试点。
从单一流通到“三生”服务
“去年买农药省了近10万元,用完的农药瓶和袋子还卖了3000多元。”苏州太仓市陆渡镇种粮大户范才江流转了1000亩地种粮食,得益于农药零差率政策,近两年他从当地供销社系统农资公司购买农药省下了十几万元农本。
2013年,苏州全面推行农药零差率集中配送。近年来,围绕“263”行动,苏州吴江区和太仓市、昆山市全面推行农药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和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回收及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废弃农药包装物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不独苏州,全省供销合作社正加快由流通服务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服务转变,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淮安市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陈亚介绍,该社针对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大型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服务需求,与江苏汇隆合作,投资成立江苏淮供欣隆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有限公司,构建由市级现代农业全程服务中心、县级综合服务平台和乡村专业化服务网点三级构成的服务体系,成立大半年,累计服务面积达18万亩。
在发展农村电商方面,作为“国家队”的供销社系统也不甘落后,省总社成立了先农电商公司,打造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地平线”。常熟常客隆“家易乐”电商平台,全程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从生产基地直投社区生鲜自提柜,社区居民通过手机验证码直接到社区店取货,去年电商销售额超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