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6日讯 仅仅几个月,泰州兴化市东罗村村民晏厚志已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村里花钱给自家200多平方米住房做了立面改造;村头小河两岸破旧房子、猪圈没了踪影,护坡堤上小树、绿草与清清河水相映成趣;村里还建起农村发展展览馆、村民食堂。
在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做酒、卖酒几十年的村民吴能春有了新身份——溪田田园综合体12作坊街的酒坊老板,每月固定收入3000元,一手酿酒技艺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去年开始试点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正悄然改变两地百姓的生活,村民们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鲜活灵动,试点雏形初现
江宁横溪街道最南端,一座探路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溪田田园综合体正在崛起。项目涉及7个自然村、人口4570人,总规划面积10776亩。
江宁旅游产业集团总经理钱鹏辉介绍,溪田田园综合体位于江宁美丽乡村生态循环线主轴上,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展“农业+”,在不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前提下打造幸福生活区。
建设中的溪田生态农业园有多个功能区。9000多平方米玻璃大棚已建成,1000多亩土壤层过薄田块经整治成为高标准农田。溪田渔村、戏沙池等项目,或投入试运营,或正加速推进。
这里是“天仙配”传说诞生地,七仙大福村园区以“七仙文化”为基础建有七仙福田项目,用灌木丛造型呈现董永与七仙女仙鹤桥相见场面,去年10月1日试运营以来,游客关注度迅速提升。
我省另一个国家级试点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兴化市缸顾乡千垛田园综合体,包括东旺、西旺、东罗、西罗4个村庄,占地1.5万亩。这里有“全国最美油菜花海”千垛菜花,垛田地貌是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市财政局副局长施迎春介绍,千垛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景观、休闲集聚、农业生产、生活居住四大功能区,将重点打造垛田观光、渔村体验、互动游乐、康养度假等产品。
去年项目启动以来,26个子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其中东罗村面貌焕然一新,政府仅新建生活污水分布式设施就为每户投入约1500元。
今年,千垛菜花规模由300亩扩大到600亩。为进一步方便游客,新的入口广场和配套停车场项目前期勘探设计工作已展开。
直面困难,探索解决路径
创建田园综合体,写进去年中央1号文件。这一年,财政部牵头在全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处长汤成国说,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强调一二三产融合,主要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
试点意味着探索。我省两个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中,都碰到一些实际困难。
南京横溪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于秀梅坦言,最大问题是规划不衔接,发展空间受限。“现代农业离不开各种基础设施支撑,上级文件也要求配套建设农产品冷库、烘干房、农产品检测中心等,这些都要用地指标。但规划往往早于项目,调整用地规划难度很大。”
千垛田园综合体建设还碰到农民失地保险新问题。缸顾乡党委书记施康振说:“试点中,我们坚持不减少耕地、节约利用农业配套用地,但东旺村建造游客接待设施、民宿街等涉及建设和土地调整。按规定,农民失地达到人均标准的,每人可获五六万元土地承包权换社保财政补贴,但东旺村人均失地几分,每户只能拿到1万多元补偿款。”
两地积极探索寻求解决之道。溪田田园综合体在建淡水养殖中心采用两层设计,地下一层建项目,地面一层继续农作物耕种;民宿项目房间设计成房车式样,仅轮子着地,尽量不影响种植。千垛田园综合体通过几个人拼凑的方式尽量达到人均耕地标准,让失地村民分享养老保险补贴,保障农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