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中鸟瞰安吉余村。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4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肖淙文 王庆丽)4月26日下午,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我省安吉县召开。这是我国第四次举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也是浙江第二次作为举办地。早在2013年10月9日,首届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在桐庐召开,总结推广了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
浙江广袤大地上,宜居城镇、美丽乡村众多,这座浙北小城凭何脱颖而出,成为此次会议举办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安吉的人居环境改善背后究竟有哪些精彩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探访多面安吉。
两山理论发源地
近些年来,安吉获得的荣誉称号不少:它是我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联合国人居奖”的唯一获得者;也是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不过,让这个浙北小县更加广为人知的,则是它作为“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发源地的独特意义。
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来到余村进行调研,彼时余村正在开采矿石和生态保护间徘徊。当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习近平给予高度肯定,称这是高明之举,“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吉因此成为习近平“两山”理论发源地。

余村村口的石碑刻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董旭明 摄
此后,安吉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高度融合,努力实现村庄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发展目标。2008年安吉县率先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0年浙江总结安吉实践经验,制定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美丽乡村建设也成为“千万工程”在我省的2.0版。
2017年,余村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休闲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山水资源显现出经济价值。
小村集聚世界目光
小小安吉不仅闻名国内,也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美国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曾经四次踏上浙江的土地,并在他的纪录片《解读五大发展理念》的第4集《绿色发展》中,将镜头对准安吉。他认为安吉并不是浙江最发达的地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有不可估量的后劲。
在安吉余村,库恩得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这里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安吉的竹产业链,竟然把一根竹子从头到根全都利用起来,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头,并且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这不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好的诠释吗?”库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