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5日讯(记者 尤建明 秦洁娜 通讯员 蔡世炜)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培育。4月24日,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在温州召开。这个国家级会议落户温州传递了哪些信号?专业技术人才的福音来了!
早在今年年初,中央就表态了,今后“技术蓝领”会更吃香!今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条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什么人是技术工人,技术工人现状如何?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简而言之,在制造业体量巨大、核心技术短缺情况下,各地要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就要破解“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而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广泛开展职业培训、畅通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渠道。
在这方面,我省走在全国前列,而温州的探索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温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在服装、鞋革、工业电器、泵阀等28个领域,率先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创新量化评价方式,优化少跑腿、零跑腿信息服务,先后帮助3.6万名民营企业一线工人获得专业职称。
打破人才发展天花板,温州首创“职称外延评审”,让民营企业一线工人获得专业职称。
破解评审和使用“两张皮”,温州推行用人单位自主评审,让内行人评内行人,形成了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改变传统评审方式,温州在中初级职称评审中采取业绩量化评价方法,破解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评价局限,让更多适用型一线技术人才享受职称评审。
值得关注的是,为破解专业技术人员工学矛盾这个痛点问题,温州全面推行“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对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公需科目,实现网上注册、网上缴费、开具电子发票、线上学习、无纸化考试、合格证书自主打印等服务。同时,依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系统,原先需要到现场进行学时认定的情况得以彻底改变,专业技术人员只需点点鼠标,在系统上进行实名注册、认证材料自主导入,就可申请认定继续教育学时。去年至今,全市超过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现“跑零次”。
浙江丰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不锈钢无缝管的企业,现有员工180人,其中一线技术工人110人,生产车间工人朱云鄂通过评审系统学习培训后,他带领团队研发冷轧机油雾吸收系统和酸洗车间酸液循环项目,减少了不锈钢管冷轧加工油雾污染和提高了酸液利用率,为企业年节省100多万元生产成本。在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电力变压器分公司职工杜挺高中毕业后就加入公司从事变压器焊接,如今他也成为温州改革的收益者,他带队解决了公司变压器油箱漏油的技术难题,被公司破格提拔为车间经理。
记者从温州市人社局获悉,目前正在参加互联网在线继续教育的民企一线工人有9300多人。温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人社局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服务,推广运用继续教育学习手机移动终端,让4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都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掌上学习,全面破解工学矛盾,为温州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