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田春色。资料图,刘建光摄
东南网2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林宇熙 通讯员 邱慧敏)罗马当地时间2月5日晚,联合国粮农组织致函我国农业部,确认“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代表尤溪联合梯田作为“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四个子项目(其他三个子项目是: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之一,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式授牌仪式预计将于4月在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举行。
尤溪联合梯田开垦于唐开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的大型古梯田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价值。梯田绵延于联合、联东、联南、联西、东边、连云、云山、下云等8个建制村,最高海拔近900米、最低260多米,垂直落差600多米,面积10717亩。
尤溪联合梯田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从闽中走向世界的联合梯田

金色梯田 刘建光 摄
千年智慧结晶
“眉毛丘,斗笠丘,青蛙一跳过三丘。”隆冬时节,站在尤溪县联合乡的梯田田埂上,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稻田绵延悠远,如诗如画。千余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立体生产系统,成为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此前,联合梯田先后获评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美丽田园、中国五大魅力梯田之一等称号。
如果从唐开元二十九年尤溪建县算起,尤溪联合梯田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考古资料显示,联合梯田周边发现过3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史记》记载,西周后期一部分越国人流散到尤溪定居,梯田雏形由此打下。
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北方战争不断,许多家族长途跋涉迁到福建躲避战乱,尤溪人口不断增加,梯田开发初具规模。宋元时期为规模扩张阶段,北宋末期靖康之乱至元朝,百姓因战乱南逃,尤溪人口稳步上升,梯田开凿已十分普遍。到明清时期,尤溪人口急剧增长,平原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大规模向山上迁移并定居,梯田规模快速扩张。
联合梯田是一个天然的水稻基因库。经过祖祖辈辈民间引种,择优传承下高杆、珍稀水稻品种,至今保留有72个地方水稻品种、其他作物123种;这里也是重要的植物资源库,现存野生植物67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这里还是珍稀动物的保护库,现有野生动物16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
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让尤溪联合梯田系统呈现出优美的立体景观。随着季节变化,联合梯田呈现出多彩的时间格局,呈现出如诗的画卷,令来自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

霞映梯田。资料图,刘建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