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丰城讯 (记者邹海斌)去年以来,丰城市全面实施党建引领村级综合治理“115”工程,强力打造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农村基层“铁军”,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使“大基层”强而美。
丰城“115”工程,即建设1个党群服务中心,1项村级文化和农民讲师团、金牌调解室、村民理事会、阳光党务村务窗、群众微心愿5个服务平台。该市按照“面积够用、功能整合”的原则,规范化建设141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创新群众推、镇把关、配苗子、扶上马四个步骤,像“选谷种”一样选干部。班子强了,堡垒硬了,村级治理便有了“主心骨”。
传统文化回归,打造村歌、村史馆、村礼堂,用正能量凝聚人、改变人。全市已诞生261首村歌,建成村史馆32个,展示历史沿革、农耕文化、民情风俗、乡贤名人、村规家训等。建好文化礼堂,做到把政策法规张贴进礼堂,把美丽乡村发展规划放进礼堂,把好人好事、新风新貌摆进礼堂,把历史名人、现代才俊画像和先进事迹张挂进礼堂,打造精神家园。
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筑牢“大基层”。全市组建32支乡镇农民讲师团,目前开展宣讲3300余场次;推行“五事治村”,即群众提事、党员议事、村“两委”定事、村民理事会干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事,让村事“大家说了算”;创立金牌调解室,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过夜”。
村民办事快起来,从“多次奔跑”变“一次办好”。该市将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统一纳入党群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今年为群众代办事务1.25万余件。开设阳光党务村务窗,全面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给村民明白,还干部清白。开展“点亮群众微心愿”活动,实现党组织服务群众无缝对接。
村级组织强起来,丰城市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有226个,手中“无粮”,治理乏力。在村级治理“115”工程中,通过盘活资源、添置资产、争取资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风民风好起来,从“随风就俗”变“移风易俗”。在村党支部倡导和组织下,丰城市成立红白喜理事会120多个,对红白喜宴规模、烟酒档次、礼金多少都做了详细规定,移风易俗让村民人情到了、票子省了、负担轻了。
村容村貌靓起来,从杂乱无序到整洁有序。丰城“115”工程有力推动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关停畜禽养殖场358个,拆除非法砖瓦窑140座,拆除破旧老宅27.14万平方米,退出宅基地3751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