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乌沙河,一段变迁史。
新建人把穿城而过的乌沙河,亲切地称作母亲河。在许多人童年的记忆里,她那清澈怡人的河水,滋养了一代代新建人。
然而,长期以来,城市的不断挤压、人为的不断破坏,却让这条母亲河成了人们眼中的“龙须沟”。河道垃圾成堆、水体黑臭难闻、沿岸乱搭乱建,特别是随着红谷滩新区的崛起,这里与一路之隔新区亮丽的街道和时尚的建筑形成了巨大落差。
不过,乌沙河却在不经意间变了。前不久,记者站在长麦路红谷滩一侧向新建区望去,乌沙河宽阔的河道里流水潺潺,一道景观坝形成了一条壮观的水幕,水岸一侧亭台楼阁、绿草茵茵,另一侧更是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与昔日的杂乱面貌形成了强烈反差。
从巨大落差,到强烈反差,乌沙河之变,不仅消弭了新建区与红谷滩新区之间的落差,更让人们对整个新建城区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城市面貌猛然一变
如果说2013年4月启动的乌沙河及其周边旧城改造综合整治,拉开了新建城市变迁的序幕,那么2015年8月,新建实现撤县设区,就标志着她正式朝着大都市副中心的定位,迈开了融城的步伐。
然而,那时的新建城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仍然是多年前的老样子。建筑低矮陈旧、街道狭窄拥堵、环境脏乱无序,很多新建人自嘲地讲:说是城区,却连几家像样的购物中心都没有。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建区委、区政府把提升城市气质作为全面参与“一江两岸、城市西扩”和“大九龙湖”区域建设的关键,抓住乌沙河及其周边旧城改造综合整治的契机,以一条河激活了一座城。
两年来,通过把水系提升、景观提升、商业提升与旧城改造结合起来,这里按照人本与景观、生态与文化、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布局,逐步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全新面貌,让一条现代都市园林景观的艺术长廊,串起了沿河集商业贸易、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滨水生态商务区,逐步使整个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别具一格的新建中心、高大气派的世纪万象城、品牌汇聚的首创奥特莱斯……一个个大型城市综合体扎堆抢滩。与此同时,从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公园广场到社区楼道,从窗口单位到“六小行业”,城区13.16平方公里内,一场以“美丽新建、幸福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战役全面打响,全城总动员、全民齐上阵,一锹一铲之间,新建区变得“路平、道净、线齐、物整、墙美、灯亮”。
百姓生活翻天覆地
城市的发展,最终是要造福于人民群众。
对于居住在乌沙河畔长堎村的群众来说,他们就深深地感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记者原来以为长麦路乌沙河一侧连片的高楼大厦,是某个高档商业楼盘,直到前来采访才得知,这里原来是乌沙河整治过程中,长堎村5200多名拆迁群众的安置小区——长堎新村。
一边是直通对岸红谷滩的长麦路,一边是水清岸绿的乌沙河,一边是繁华的新建中心综合体,在这样的黄金地段还配套了完善的物业服务和中心小学、幼儿园,难怪这里的群众都感慨地说:“从长堎村到长堎新村;从过去黑臭的乌沙河边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到住进景色优美、配套完善的小区房,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随着乌沙河及其周边旧城改造综合整治不断推进,文全花园小区、前进花园小区、礼步花园小区……一个个安置小区相继涌现,越来越多的群众收获了这种“想不到”的幸福。
然而,这幸福也同样属于许多老旧社区的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