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举行
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12月12日,一场科技金融行业的全球盛宴——首届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在钱塘江畔举行,吸引了千余名金融专业人士在此再聚。
眼下,杭州正朝着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金融创新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的目标坚实迈进。在杭州,以蚂蚁金服、恒生电子、挖财等为代表的一批金融科技企业正在成长壮大,杭州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已聚集超过240家金融科技企业。龙头企业带领下,百花齐放的金融科技生态正在杭州形成。
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组委会秘书长王志峰表示,依靠金融科技,杭州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是这几年来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杭州作为长三角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加速改变着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
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增进资产管理的技能和水平,如何把握金融监管的力度和边界,如何在新时代资管的跨境合作与创新发展下推进杭州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据了解,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主办,杭州市金融办、江干区人民政府、挖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这也是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成立后在国内主办的首场国际性论坛。

“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学术委员会”揭牌
“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学术委员会”揭牌
名家云集亮相探讨亚太资产管理行业未来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迅猛,覆盖的资产管理整体规模也日益庞大。截至2016年末,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1.79万亿元。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和保险等的广义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经达到116.18万亿元。
而随着中国社会财富的增长和高净值用户群数量的增加,“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金融机构、个人还是企业,都开始进入到资产的国际化配置阶段,跨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需求异军突起。与此同时,金融科技(Fintech)通过技术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生产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更是推动了金融业务从0到1的创新,中国的金融科技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正在成为资产管理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如何集聚智库“大脑”的力量,为中国资管的未来献计献策?在今天的论坛上,由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高尚全牵头的亚太资产管理学术委员会宣告成立,携手众多名家打造亚太资产管理领域的中国民间智库,构建跨境资产管理领域的高水平合作交流平台。
出任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的高尚全表示,金融承担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传统金融领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是金融经济兴起的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兴盛,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使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金融领域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智库的智力支持,亚洲资产管理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正逢其时。”高尚全说。
除高尚全外,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宋海,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苏鹏,美国亚洲金融协会前董事会主席、海航实业国际投资总裁兼海航基础产业发展董事长张克等也到会并对亚太资产管理行业发表了观点。
宋海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向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智能化托管业务运营商转型会是方向之一。
巴曙松则指出资产管理行业目前正面临的四大结构性变化,监管的加强使合规成本大幅提高、被动投资比例上升使主动管理面临压力、整体上资管机构收入面临下滑压力,而私人银行和金融科技机构向资管行业发起的挑战,也使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中航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江涛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资产将会是新时代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数字信托有望成为管理数字资产的重要方式。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
《2017年亚太资产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发布
巴曙松:金融科技助力资管行业加速迈向3.0阶段
论坛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主编的《2017年亚太资产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也正式发布。
根据报告,2016年底,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9万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长5.83%,增速较2015年有所提高,资产管理规模占全球的比例约65%,遥遥领先其他地区。
巴曙松认为,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迎来了关键增长阶段。从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归因来看,亚太地区(除北美及日本)主要依靠GDP强劲增长带来的新增财富,贡献率为65%,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北美,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主要依靠存量资产增值,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
目前,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正呈现出四大特征: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驱动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二、高净值客户增速较快,资产管理需求强烈;三,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离岸资产管理市场;四、金融深化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
对于未来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趋势,巴曙松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随着亚太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正在对外资打开大门,亚太资产管理行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目前我们看到,在产品互认方面,亚太地区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Fintech)已经逐渐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金融领域,金融科技将再造资产管理行业。”此外,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也为跨境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无论是从业务角度还是技术角度看,金融科技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重塑将向3.0阶段加速迈进,尤其是亚太地区对全球金融科技的引领”,巴曙松说,“金融科技对资管行业的重塑势不可挡,尤其在亚太地区,已经形成了金融科技发展的良好基础,且不同国家在实践探索中确立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加之金融科技对于资管行业重塑也处于不同阶段,未来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升级成为亚太各国资管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谈及金融科技对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巴曙松表示,主要有三大影响:首先,金融科技为中国资管行业带来自动化、低成本运营模式的同时,也在改变整个行业格局,并逐渐形成“数字化人工智能+ 金融资产管理创新”的良好生态系统;其次,金融科技推动的无现金支付和移动支付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行产品推广的特色渠道,并反向作用于资产管理机构;最后,尽管中国智能投顾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其在降低投资门槛,透明化投资信息以及落实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正向推动作用,信息不对称、对资产管理人信任程度低等老问题也将得到改善。这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推进起到了正向催化作用,也是未来中国财富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