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新闻网11月27日讯(记者 朱颖)今天上午,青岛新闻网记者跟随市城乡建委探访海天中心项目获悉,海天中心一期工程进展顺利。目前,项目一期工程T1主楼已施工至11层,预计明年8月封顶;T2核心筒施工至27层,高达122米,预计明年12月封顶;T3主楼施工至24层,预计明年7月封顶。
青岛第一高楼360°城市观光穹顶
海天中心项目建筑面积49407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4282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51245平方米,最高塔楼地上73层,高度369米。项目包括办公、会议、酒店、企业品牌中心、公寓、商业及附属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青岛市第一高楼。
新海天大酒店外立面为6边S线造型,远看像隐约显现的山脉、涌动的波涛、倒映在海面帆影,极具“山、海、帆”地标建筑情怀。360°城市观光穹顶,为城市提供了一处环形无死角观光台,尽揽海天山韵。2600平方米无柱宴会厅,提升了青岛承办国际一流论坛、峰会的能力。

369米高新海天向世界展示窗口
中建八局海天中心项目海天中心工程位于市南区五四广场以西,太平角公园以东的黄金海岸线上,高度369米的新海天,将是我市迎接客人的名片、向世界展示的窗口。项目定位为“国际标准、国内一流、沿海领先”,施工依托科技、智慧、绿色建造技术,打造行业内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科技海天、智慧海天、绿色海天、人文海天”。
项目为了更好的将建造理念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从现场形象美化、科技绿色施工、环保降噪除尘等方面入手,为将“建筑施工”转换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努力提升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海天中心工程采用4米高纯钢结构骨架外围挡,外侧宣传画面为高像素喷绘布图案,为了更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贴合青岛独特的城市气质,中建八局项目部设计多套美化、亮化方案,最终选定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独特青岛基调的效果方案,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党的十九大元素,率先高效地完成了带有装饰和夜间亮化效果的工地围挡,使传统的工地围挡形象成为一道亮丽的海滨风景线。

科技绿色施工
为了更好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项目施工经过精心策划,从科学管理、新技术应用、绿色施工、人文环境等方面入手,编制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我们还依托项目云智慧平台,完成对现场环境、人员动向安全隐患做好规范管理;依托中国建筑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标准,结合青岛市标准化要求,对现场出入口、人行通道、物料堆放场地等,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中建八局青岛公司海天项目部书记李致刚介绍,中建八局还对外围大门与出入口进行了重建和亮化;运用滑(爬)模技术,既大幅度增加了生产安全度,又减少了资源浪费,还有效的保护环境(如:噪音降低、减少建筑废料、节约木材等)。让施工成为艺术、让施工成为风景是项目不懈的追求。

2000平米人造草坪覆盖减少扬尘与土质流失
环保降噪除尘施工不可避免会出现扬尘、噪音、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施工,将不利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中建八局利用三栋超高层施工的智能化电动爬升脚手架和整体液压提升式爬模系统,在其上安装喷淋系统,以其高度上的优势,及时对现场喷淋降尘。
超高层混凝土泵车声音巨大、噪声惊人,为降低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中建八局经过多次实验后,将泵车移至地下室,采用楼板穿洞安装溜管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噪音问题。我们在车辆主出入口,安装高压雾炮,每天定人管理喷雾降尘。现场易起灰尘处,购买了近2000平米的人造草坪覆盖,既减少了扬尘与土质流失,又美化了环境。
现场主入口安装扬尘监测系统设备,及时检测扬尘数据,一旦超标,立即启动降尘应急系统。“我们将基坑开挖部分石料运至地下室,重新粉碎成合格指标的回填材料用于室内回填,既保护了环境,又有效的节约了成本。”李致刚介绍,现场安全防护采用定型化、标准化、可周转的设施,增加了安全的可靠性,同时,减少了一次性物资的投入,有效的节约了自然资源。总之,建筑施工已不再是粗放的工作,它承载了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环境的主要部分,项目部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对已有成果、创新认真总结推广,不足之处加快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