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两名犯罪嫌疑人因过往的恩怨发生内讧,其中一人报警。铜陵市公安局义安分局五松派出所和经侦大队民警介入调查后,竟挖出一起持有、使用假钞案件,随后,另两名犯罪嫌疑人也相继落网。
团伙内讧牵出一起假币案
11 月3 日凌晨1 时40 分许,铜陵市公安局义安分局五松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辖区某宾馆一房间内有人抓到一个小偷。民警赶到现场发现,宾馆内有两名年轻男子正在起争执。其中一名体型较胖的男子指着面前一体型偏瘦的男子告诉民警,自己的手机之前被他给偷走了,要求民警处理他。
此时,偏瘦的男子却指着稍胖的男子义愤填膺称:“他贩卖假币!”凭着职业的敏感性,民警判断偏瘦的男子不像在撒谎。民警立即对房间进行搜查,当场在房间的空调和床垫下搜出50 余张二十元面额的假币。两名男子随即被依法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
据两人交代,两人分别叫尹某和刘某某,他们团伙一共四人。11 月2 日,尹某和刘某某准备乘坐另一名嫌疑人的轿车离开铜陵,不想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假币案被抖了出来。
酱油浸泡假币做旧再消费
随后,民警顺藤摸瓜,立即对另两名嫌疑人及车辆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很快,民警在辖区某宾馆发现另两名嫌疑人的活动踪迹。当日凌晨4 时许,五松派出所组织警力在辖区某宾馆将另两名嫌疑人夏某某、王某某抓获归案,并在车内再次搜出20 余张二十元面额的假币和电热取暖器及裁纸刀等作案工具。
警方经查:发生争执的尹某和刘某某通过微信认识。2017 年10 月20 日,两人在安徽芜湖见面后,商量决定用假币消费找零换真币的方式来“洗钱”。为了使假币看起来更加逼真,两人将裁剪好的假币放在事先盛满酱油的盆里,浸泡约五分钟后,将钱捞起并用电热取暖器烘干。再将制好的假币先后在宣城、铜陵等周边城市的一些小卖部和沿街店铺“洗钱”。此后,嫌疑人夏某某、王某某也先后参与其中。
小额造假已消费千张假币
11 月3 日,经侦大队民警根据嫌疑人的交代,在无为县一快递站再次查获假币300 余张。据统计,截至11 月3 日,犯罪嫌疑人尹某、刘某某等4 人以每张3 元的价格购得面额二十元的假币1540张,面值共计30800 元。目前,4 人顺利消费出去1170张假币。
据悉,尹某、刘某某、夏某某、王某某四人分别来自天津、福建、湖北、江苏。目前,四人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警方提醒市民,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假币已不再局限于100 元、50元面值。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选择10元、20元的小面值进行造假,因为这些假币最不容易被市民辨识。警方建议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使用电子支付,在接受到磨损或残破的小额纸币时更要提高警惕,仔细甄别,一旦发现假币后,应及时报警,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