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主页,悄悄登上一条头条新闻,Chenyang Xu awarded Future Science Prize, 似乎印证了坊间流传一阵的传言,北大数学学院的明星教授许晨阳博士,要被麻省理工学院挖走了:
新闻写道:Chenyang Xu, an algebraic geometer who will join our Department as Full Professor in Fall 2018, will receive the 2017 Future Science Prize in Mathematics & Computer Science at a ceremony in Beijing on October 29, 2017。 也就是说,许晨阳博士将在2018年的秋季学期,以正教授身份,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 这距离他荣获有中国诺贝尔之称的未来奖,仅仅三个礼拜。
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二位具有高显示度的指标性学者从美国海归之后,重新归海,回到美国名校任教。今年五月,在网上风传许久之后,清华大学颜宁教授归海普林斯顿的消息被证实,引起广泛的反响,距离她2007年从普林斯顿博士后位置海归清华做正教授,恰恰十年。
而在今年8月,颜宁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也引起关注。
与颜宁类似,许晨阳北大毕业后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短暂逗留犹他大学一年后,通过中组部青年千人项目,回到北大,之后学术成果大爆发,迅速成长为代数几何领域的领军青年数学家,受邀在4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荣获2016年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拉马努金奖,并被评为2017/2018年“庞加莱讲席”入选者,是当前唯一入选的中国学者。今年,他还荣获未来奖。许晨阳在中国学术圈也顺风顺水,作为80后,已经收获了杰青和长江殊荣。
因此,许晨阳教授毫不意外地被国外名校盯上,早在今年7月,中青报就报道:
如今,许正成为全球顶尖大学关注的“猎物”。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请他回去做终身教授,另一些外国大学也表达了意向。这在整个中国大陆学术界,都是罕有的案例。
今天,这则传言似乎被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官网所证实。
当年,许晨阳之所以放弃犹他大学的教职,回到北大,很大程度上,是田刚教授在北大建立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如果没有这个数学中心,我也许不会回来这么快。”许晨阳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北大与美国顶级名校的运行相比存在差距,但数学中心的“小环境”比较理想。许晨阳在回国的次年破格升任教授。
而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无疑在其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许晨阳考虑回国时,吸引海外人才的“千人计划”推出了面向年轻人的“青年千人计划”。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可从国家申请到100万元至200万元的研究经费。许晨阳说,这样的资助,国外可能只有那些“有名的地方”才会提供。
而作为最有显示度的“青年千人”入选者之一,许晨阳重新归海,势必和颜宁一样,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响。为此,知社连线采访了一位知名海归学者,他谈了三点看法:
首先,国际人才争夺战向来异常激烈。中国这十几年的人才战略,特别是中组部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的推动,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回国。他(她)们之中一批特别优秀的,必然会受到各国的争夺,一部分回流归海,是必然的,也侧面说明了中国学术界整体水平的提升,印证了国家人才战略的成功。今后,国际间人才的双向流动,会更加普遍,国人应当以平实心看待。
其次,不少海归学者,还并不完全适应国内的学术体制和生态。即便是北大这样的国内顶级名校,许晨阳也直言不讳,与美国顶级名校的运行相比存在差距。而颜宁也常常会通过微博,犀利地批判国内学术圈的一些现状。如果我们要真正建设世界一流的不带任何其他定语的大学,如何进一步完善体制,为青年学者创造更加完美的生存空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值得进一步思考。如果颜宁和许晨阳都会偶有不适的情形,那么没有背景和靠山的普通青年学者,生存环境如何,可以想象。这只需要看看每年杰青优青青长青拔背后的大佬们,就可以体会。
最后,美国大学无疑依旧是国际学术界最具吸引力、最具生命力之所在。一个明显的例子,北大数学学院近些年最杰出的校友,从张益唐先生到四小天鹅的袁新意、朱歆文、张伟、和恽之玮,都留在了美国,而许晨阳、张伟、和恽之玮都将在2018年以正教授加入麻省理工学院!这些年因为经费等各种因素,美国高校人才外流欧亚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最近已经有不少回流,颜宁、许晨阳是中国人熟悉的例子,而从美国流往比如德国马普所、瑞士ETH, 最后又回到美国的人也不少,如布朗的高华健、加州理工的Chiara Daraio等。中国教育部最近推出轰轰烈烈的双一流,一些地方不妨参考美国教育部的做法,市场主导,无为而治,真正调动教授、学生、和校友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截止发稿,知社未能联系到许晨阳教授或者北大确认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