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7、8月上海共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00余起,成功劝阻潜在被害人1.6万人次。昨日,警方通报了7、8两月本市电信网络诈骗案阶段打击成果。值得提醒的是,面对警方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分子升级骗术,不断对受害者进行“洗脑”,并唆使其抗拒上门劝阻的民警,致使不少受害者最终遭遇财产损失。
网购是案件高发区
据透露,7、8月份,全市接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占比最高的为网络购物电话类(占21.5%):被害人以年轻人为主,犯罪分子多以购买游戏装备、微信代购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其他的多发案件为冒充客服类(占16.3%):嫌疑人大多冒充淘宝客服,以商品退款为由作案;兼职/刷信誉类(占15.5%):被害人大部分为大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年轻群体;假冒熟人领导电话类(占7.6%):被害人多为企事业单位员工,被嫌疑人冒充公司领导以给上级送礼等理由诱骗转款;冒充公检法类(占4.8%):被害人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
7、8月份,全市共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00余起,同比显著上升。市反诈中心持续通过“三方通话”等工作机制开展案件统一接报处置,并通过数据模型开展实时防阻,拨打劝阻电话21000余个,成功劝阻潜在被害人1.6万人次,冻结涉案账户112个,冻结资金折合人民币1500余万元;关停涉案手机号码184个,封堵涉案有害网址链接117个。
8月15日,反诈中心进一步完善见面劝阻机制,将可能受骗的被害人信息通过110指令方式下发至派出所,由民警上门进一步劝阻,已成功劝阻1094起。
反诈骗中心电话遭“拉黑”
上海警方透露,随着防阻力度不断加大,犯罪分子也在总结骗术失败的经验,针对公安机关防阻措施设计新骗局,在民警介入时“倒打一耙”,谎称民警处置是违法犯罪行为。比如,在拨通诈骗电话伊始,犯罪分子就告诉被害人,反诈中心马上会打电话来劝阻,要求被害人将反诈中心的电话拖入黑名单。犯罪分子告诉被害人,派出所民警会上门劝阻,但都是假警察。
6月5日11时许,市反诈中心即通过数据模型甄别出被害人施某正在接听诈骗电话,随后拨打施某电话12次,成功接通2次。民警反复告知其之前接听的是境外诈骗电话,并要求不要再接听类似电话。被害人2次均表示,他知道接到的是诈骗电话且不会上当受骗。此后,被害人仍然按照犯罪分子电话要求,避开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自助机具上开通网银并领取U盾后向犯罪分子转账。
市刑侦总队民警告诉记者,电信诈骗分子还会通过第三方手机app,将反电信诈骗中心的热线电话号码恶意标记为“诈骗电话”,并以此唆使受害者拒接来自警方的劝阻电话。此外,犯罪分子还要求被害人用不同的电话拨打114“核查”其提供的公检法号码真伪。取得被害人初步信任后,犯罪分子即不再主叫被害人,而是要求被害人发起主叫;大幅缩短其利用虚假电话与被害人之间的通讯时间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