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彬
钱?钱!赶上了消费金融爆发的好时光,面对市场井喷的需求,诸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着急的是,如何才能够获得更多用于借贷的资金?
无论交易规模已经达数百亿元的大型平台,抑或刚刚起步的中小型平台,其都在忙着四处找钱——因为,资金的获取能力已经成为消费金融平台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现实是大小平台都缺钱,那钱到底从哪里来呢?但见众消费金融平台各显神通,寻找自己的“金主”。
大小平台都缺钱
“最近刚刚和一个金融集团建立起了联系,他们有意和我们进行战略合作,我们最主要就是看中他们体系中有P2P平台,还有银行,能够给我们带来资金。”国内某现金贷平台的合伙人告诉记者。
这家现金贷平台目前月放款金额约3亿元,近几个月放款规模环比增速超过20%。该公司业务规模增长的同时,制约其业务扩张的瓶颈也愈发明显,首当其冲的便是资金来源。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被打开,消费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百上千家机构开始耕耘这一产业。而整体来看,国内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是指全国15家消费金融公司,其在经营模式上既有类银行模式、亦有偏互联网模式,但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牌照,能够享受更多元的资金来源、更宽松的监管和更灵活的业务经营。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则主要是基于电商主业衍生出金融服务,目前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多起家于电商平台,凭借自身消费场景、大数据优势向消费者提供分期购物、现金借贷服务等。
一家现金贷平台创始人称,公司创立初期,团队、风控、获客是启动初期需要立即考虑的问题。在最初期产品上线时,放贷的资金往往可以先用自有资金、外部借款等方式获得,但一旦产品跑通了,放贷量就会非常快速的增长,那需要的资金体量就会非常大了。“前面三个月每个月几百万的放款金额,可能后面再过几个月就能增长到上亿元了,所以资金需求特别大,对一个平台来说,这必须用尽全力去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
事实上,消费金融的需求爆发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根据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从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了70倍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317%。
缺钱的不仅仅只有初创型的平台,连交易规模已经达到单月数十亿的平台同样面临持续的资金压力。
“我们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合作的资金渠道,主要是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为主,但我们现在还是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源,因为交易量增长得很快,仍然需要增量资金。”北京一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金融市场部人士坦言。
对于众多的消费金融平台来说,资金获取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获客、风控、资金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在风控技术层面,业界主要是通过大数据、黑名单等风控模型来实现,模式已经逐渐成熟,成熟平台之间差异不大,而在获客和资金获取上,则是决定长远发展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钱从哪里来
在强劲的资金需求下,各个消费金融平台各显神通,寻找自己的“金主”。
如果说初期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自有投资、股东借款、P2P资金平台等“江湖”渠道获得,那当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目光就转向了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我来贷CEO龙沛智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有资金分散投资的需求,但其本身业务偏重线下,所以很难覆盖广大用户,所以双方有合作的契机;第二种是帮助银行开发金融科技产品,他表示,很多银行有开发自己APP产品、搭建平台的需求,我来贷的角色是帮助银行搭建APP的技术体系,也就是所谓的白牌合作,尽管是银行的合作方,但用户看不到我来贷的品牌;第三种是输出我来贷的风控服务,包括为银行和企业做定制化的风控技术体系。
于近日披露招股信息的知名互联网消费平台趣店集团,其资金的来源可折射出互联网消费平台寻求资金渠道的轨迹。成立于2014年,最早期的资金来源几乎全部来自P2P,平台,尤其是与其有着相同投资人的几家P2P平台成为了其最初的“火力”来源。
而随着规模的增加,尤其是考虑到资金成本和稳定性的问题,趣店逐渐减少了P2P资金的比例。2016年,趣店来自P2P资金的交易额度为80.99亿元人民币,占总交易额的63.7%;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趣店来自P2P资金的交易额度为2.75亿元人民币,占总交易额的1.3%。而到了2017年4月,趣店已经完全停止了与P2P平台的资金合作。
而现在,趣店的资金来源有自有资金及合作机构资金。自有资金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网络小贷公司及与其他信托公司合作成立信托。根据招股书,趣店在2016年5月及12月分别成立了福州网络小贷公司及赣州网络小贷公司。
此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及其他机构开始成为其资金来源的主力。招股书显示,2017年上半年,趣店交易金额为382亿,其中55.4%由合作的机构资金方提供资金。
“我们和十多家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进行合作,整体来说,他们的门槛都很高,没有一定的历史业绩和规模根本不可能符合它们的条件。而相比较而言,城商行比消费金融公司的筛选标准还要高。”上海一家消费金融平台CEO对记者称。
拥有牌照优势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往往资本规模也不大,且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但由于有牌照优势,其从金融同业中获得资金的渠道较多。而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合作,由其提供资金消费金融平台提供用户和场景,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带来业务规模的提升,这也是其乐见的。如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进行合作。
据悉,在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平台合作的主力,则以中小型的城商行为主。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都是优先和互联网巨头们合作,规模较大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毕竟数量有限,难以进入这些大型商业银行的法眼,反而是部分城商行,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则情投意合。
经过多年发展,城商行已成为国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前存贷利差缩小、同业竞争压力上升、科技金融冲击等背景下,很多城商行囿于区域覆盖面和技术能力的局限性,存在运营模式发展滞后的问题。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拥有技术、流量、风控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当互联网消费金融找上门时,还是会令城商行动心。而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而言,城商行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规模和成本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