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向东: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 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
本报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
导读
“全国原煤产量的10%是靠大秦铁路(8.960, 0.00, 0.00%)来运输。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中,每三盏电灯就有一盏是靠山西的电亮的。”《意见》提出,增加山西省向京津冀地区的清洁能源供应。
9月9日,晋煤集团下属的宏圣润晋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协议,成为晋煤集团首家混改企业。
晋煤集团宏圣公司在2013年产值曾达到亿元,但随着煤炭行业持续疲软,经营遇到很大困难。此次引入的第二大股东——河北蓝鲸控股集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家以旅游业、酒店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
推进国企改革是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而河北蓝鲸集团布局山西国企混改,正是看中了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山西自身亦在努力向东,寻求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联动发展,其中涉及生态保护、能源供应、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联通等内容,将进一步推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
《意见》印发不久,9月4日至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山西考察,希望山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连续多年呼吁深度融入京津冀
山西省人大有关人士介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山西省代表团向大会重点建议国家研究出台支持山西进一步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文件,《意见》的出台,某种程度上是对此的回应和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对山西拓展转型发展空间有所明确。
作为传统工业的重镇,山西省在区域经济中却长期面临“不东不西”的尴尬。2015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均写入了山西,令山西坚定发展定位。此后连续三年的全国两会上,山西代表团都建议支持山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对此,《意见》明确回应了“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拓展转型升级新空间”,其中包括“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衔接”。
今年8月3日,主题为“山西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层专家论坛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课题组组长、山西大学副校长杨军认为,保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是区域经济体保持良性发展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而要保证要素资源的正向流动,就必须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好政策、措施打通一切不利于发展的“肠梗阻”,构建起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畅通无阻的大通道。
改善生态环境和软环境
《意见》将“构筑京津冀生态屏障”放在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衔接的第一位,提出完善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山西省符合条件的生态环保项目予以支持。
“桑干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的主源,发源于山西管涔山,这两条河流域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山西省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白洋淀上游九河中,也有两条发源于山西境内。
山西省提出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等几项重点生态工程。《山西日报》9月12日报道,吕梁市今年将投资近100亿元推进50项年度重点环保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坚决完成400万亩宜林荒山和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造林绿化。
同样需要融入京津冀的还有“软环境”,《意见》提出,鼓励北京、天津两地高水平大学以委托管理、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强与山西省高校合作。开展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和定向培训,学习东部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今年8月,山西省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选调8名优秀专业人才,分别挂职担任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山西省8所本科院校副校长。山西省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挂职副校长津贴和科研经费,将比照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专家)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执行。
“山西省近年来对人才引进的力度可谓空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秘书长谭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如山西省教育厅直接指派负责人对接民办教育机构”。
清洁能源供应京津冀
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直接助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
“全国原煤产量的10%是靠大秦铁路来运输。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中,每三盏电灯就有一盏是靠山西的电亮的。”上述山西省发改委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意见》提出,增加山西省向京津冀地区的清洁能源供应。支持山西省参与京津冀电力市场化交易。支持京津冀等地企业与山西省电力企业开展合作,扩大电力外送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