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财经企业 > 财经快讯> 浏览正文


中国城市如何留住大学生?跑省跑中央争取高校落地


 
2017-9-10 15:43:35

罗天昊

  一、为什么要弄“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排名?

  国家之兴,首在人才。

  虽然当下青年总数在减少,但因受惠于高校扩招,中国青年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而人力资本素养的普遍提高,有利于中国早日实现产业升级。多数中国青年都进大学,将确保中国青年在教育和知识素养上的优势,进而保持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高端优势。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资本、劳动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美国1929年至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

  在当下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且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关键时刻,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将是扭转颓势的决定性力量。

  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中国的技术革新速度突飞猛进。十年间,中国人口增幅仅为5%,GDP增幅255%,授予国内的发明专利从2006年的2.5万件,飙升至2016年的30.2万件,增幅超过1100%,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

  十年间,中国的发明专利增长速度狂飙突进,奥秘何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自本世纪初的高校扩招潮之后,大学生大规模涌入社会,提高了中国精锐人口的知识水平。目前中国22岁至35岁以下人口,近一半是大学生。

  创新能力,出自青年,出自人才储备。是否拥有足够的大学生,考验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深度。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财富的一种,中国城市又如何留住大学生?

  城市竞争,人才争夺成为关键。大学生作为传统人才的代表,成为城市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大学生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内生,一是外来。

  内生的关键,就是城市的大学在校生人数,很多城市为了大学落地,跑省跑中央,争取高校总部或者分校落地,为了就是多自产人才。

  外来,就是抢人。最近几年更是如此,多地纷纷出台鼓励政策,送户籍送公寓。抢人大战,硝烟弥漫。

  十余年来,笔者考察数十座城市,所到之处,多数城市有一个鲜明的共性,就是诉苦自己城市的大学太少,希望能够多办几所大学,赢得大学生培养的主动性。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却没有足够大学,每年都去抢人。

  为此,我们特推出“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排名。

  鉴于统计的便利性,我们首期统计了2016年中国GDP百强城市的前35名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情况,在中国最强的35大城市中,进行了相关排名,按照得分高低排出了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

  这十大城市,大学生密度不仅在中国最富强的35个城市中最低,也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排名计算方法:

  在校大学生人数,除以当地常住人口,得出该城市每万人大学生在校生人数,也就是大学生密度。

  二、排名解读

  解读一:

  大学不是想建就建,需要省级乃至中央一级政府的审批。而且,在高校构成中,公办高校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从这个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中,除深圳是副省级城市之外,其它所有城市,都是普通地级市,教育资源的分配,更是依照权力体系而非市场体系。占优势的基本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在前三十五名的城市中,几乎所有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全部都高校充裕,在校大学生充裕,哪怕是中部不太富裕的省会,也没有一个入选最缺大学生的城市榜单。

  相反,进入“最缺大学生的十大城市”榜单的诸城,绝大多数在经济领域都是声名显赫,但在权力体系中并不占优。经济再发达,财力再雄厚,大学也不是想办就能办的。

  于此,有两大启发:一、经济体系讲效率,权力体系讲公平。大学设置,应在城市之间相对均衡。大学属于公共资源,应以相对公平为主,大学的设置,应该相对公平。地无分南北,皆同此凉热。有的撑死了,要分流资源;有的饿瘪了,看着别人的城市坐拥众多大学流口水,均非有效配置;二、建议开放社会办学。十大城市中,多数经济发达,财力雄厚,若开放办学,本土大学生匮乏之弊,立等可解。当下中国虽有部分民办高校,但是办学条件严苛,基本没有强势大学,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是民办大学,中国未来也应该放手培养一些民办知名高校。

  解读二:

  自产不足,只能靠抢。

  能够抢别的城市的人,自然也是本事,证明了自身的魅力。

  抢人靠什么?

  抢人当然首要靠经济实力,是否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是否有比较高的收入水平。十大城市竟全部处于沿海相对发达区域,绝非偶然。

  其中,深圳、佛山、无锡、东莞的人均GDP超过10万,泉州、南通、唐山等也接近,中国最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几乎都诞生在这些城市。就业前景广阔,财雄势厚。

  但是,事实并非仅仅如此。

  在经济实力、收入水平等“硬实力”之外,还需要有软实力。包括社会文化领域的契合度、包容度,居住环境,甚至是改革力度。

  深圳数十年来,都是中国第一抢人大城,号称中国大学生的“收割机”。其能够成为中国青年之城、“孔雀南飞”之城,除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外,长期以来,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也至关重要。

  2016年,深圳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7.7%,而这并非深圳高峰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的黄金时代,这个比重一度超过70%。东莞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更是高居全国第一,达到73%。佛山这一比重接近50%。

  改革的力度和诚意,属于更深一层的因素,最近几年对于抢人来说也日益重要。

  在抢人大战中,很多城市一再突破先行城市体制,在国家变革滞后的情况下,率先解放了一些市场要素。最典型的是,户籍制度在最近几年的抢人大战中受到巨大冲击,很多地方出台了宽松的户籍政策,开放大学生自由落户,甚至部分城市还提供公寓甚至创业、安家资金。

  但这不是所有城市的共识,除了北京、上海等几个特大城市外,也还有几个城市并没有放开户籍,这明显为人才的引进设置了壁垒。

  解读三:

  大学的重新布局,其实也是教育改革的机会。

  一,大学的分布将更为均衡。如果大学更多是公共资源属性,则可以更公平,如果允许民间自主办学,大学成为一种市场资源,则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有更好的机会,使大学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相当。

  二,大学的设置将更为合理。十大最缺大学的城市的名单中,除深圳之外,其它九大城市,几乎都是工业城市,这类城市,职业教育类大学非常适用。

  当下高校的弊端之一,就是流行升格,专科变本科,学院变综合性大学,大家都去搞综合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反被忽视。未来乘新增大学设立之机,可以多搞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类的高校,中和当下高校的结构。

  解读四:

  这个排名其实暗藏密码。

  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落脚在城市。

  若落脚在大学生,这个排名也许同样流行,只需改名为“最合适大学生就业的十大城市”。

  富庶、开放、就业机会多,本土大学生那么少,若有此高枝,何不择之?

  若落脚在大学,排名仍然有效,只需改名为“最值得兴建大学的十大城市”,未来国家若重新打散大学体系,进行教育资源转移,往哪里转移?可以参照这个排名。

  北京的大学搬迁到雄安,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改革没有终结,大局在后,从雄安到全国一盘棋,才是实招。

  三、十大城市分项说明

  佛山

  世界工厂,实至名归。

  佛山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重镇。当下佛山的人均GDP超过上海,跻身全球高收入城市,大器初成。同时,美的、格兰仕,万和等家电巨头,驰名全国,就业吸纳能力十分强大。

  2016年,佛山的在校大学生仅为5万人,大学生密度在中国GDP35强城市中最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武汉千万人口,百万大学生,每万人中大学生约1000人。

  以全国平均水平计,佛山大学生规模可以扩大到20万左右,若以武汉为标杆,则佛山大学生规模可达到50万至100万,数十倍于当下。

  佛山不仅经济发达,财力雄厚,就业机会多,民风亦开放。当下,佛山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8%,远超京沪,每年吸纳青年人口数十万。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制造业重镇之一,未来,佛山谋求成为中国创新中心城市之一,可能成为工业设计之都。佛山的大学产出,反差极大。

  扩建大学,佛山所急。佛山足以容纳50所左右大学。同时,鉴于佛山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重镇,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佛山兴建的大学,可偏向理工科,兼顾搞一些技术和职业教育类的专科和学院,不要都搞高大上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有财力,有气度,此城不来,更待何地?

  深圳

  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

  数十年来,深圳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人口熔炉,也是中国最大的人才熔炉。

  深圳人口超千万,是中国第四大城市,人均GDP更达到主流发达国家的顶级城市水平。深圳经济发达,草根企业与巨头企业共存,富有活力,就业吸纳能力强大。

  深圳拥有数十家大学的分校或者研究院,国内顶级的清华北大,都在深圳开设了研究生院,不过,深圳本土大学却乏善可陈,没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大学,本土大学生产量也低,在校生不足10万,深圳人口比武汉多,经济比武汉发达,若以武汉为标杆,则深圳大学生人数扩张十倍,亦不为过。

  鉴于深圳是中国四大都市之一,繁华且多元,新增大学建议以综合性大学为主体。

  一旦高校开放,深圳将成为高校投资热土。就大学生就业而言,深圳仍是首选城市之一。

  温州

  温州商人,遍布天涯。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性城市之一,温州模式天下闻名。经济发达,民间富庶。

  温州人口超过917万,直奔1000万。在校大学生人数,却不到10万。若以全国平均水平论,温州在校大学生起码也要达到20万才及格。

  省会杭州大学生多,但是杭州本身也是发达城市,人不好抢。温州纵有天下气度,天下人也不可能只专情温州,最佳选择,还是能够自己多培养。

  东莞

  富庶之地,包容之城。

  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城市,繁华开放。各种阶层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生存机会。

  东莞人口超过八百万,其中,户籍人口只有两百万,在校大学生仅有11万,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反差大,东莞的产业升级,需要更多人才,除了继续抢人外,扩建大学,也是东莞一直以来的心愿之一。

  鉴于东莞的城市特点,东莞的高校结构,也宜以理工大学、职业技术类学院为主体,兼顾综合性大学。

  20万至80万在校大学生,富庶的东莞完全可以容纳。

  唐山

  河北虽穷,唐山却是河北最富裕的城市。以经济实力而论,唐山排名全国25位,超过省会石家庄。人均GDP达到8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一线城市水平。

  唐山人口接近800万,在校大学生却只有11万。河北的大学生,基本集中在石家庄。唐山的两大邻居北京和天津,更是高校林立。

  唐山未来新增高校来源,一为本土兴建,另一个就是来自北京和天津的高校搬迁或者设立分校。

  按全国平均水平,唐山完全可以容下20万在校大学生,可扩张一倍左右。

  泉州

  千年古城,闽南独秀。

  泉州是福建第一经济大市,民间富庶,工业发达,晋江、石狮等均为国内知名经济重镇。尤其服装,运动品牌独步国内。泉州容纳就业的能力强大。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是千年古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积淀深厚。

  泉州接近900万的常住人口,却只拥有不到13万的在校大学生,缺口大,起码需要20万以上在校大学生,以泉州之富庶繁华,50万以上也并非不可能。

  泉州需要有世界眼光,新增高校除来自国家层面和福建省内,还可以从海外募资建校,泉州是福建著名侨乡,华侨多达600万人,商界领袖众多,这个优势需要利用。

  当下福建高校资源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厦门,高校资源分布与经济资源分布不一致,若开放办学,泉州高校有望井喷。

  南通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南通被誉为“北上海”,是上海陆路通往北方的必经之地。

  离上海太近,一方面使南通得风气之先,成为最早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繁荣,但同时,南通不少人口也被上海吸附。南通的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还少30万,成为少数几个经济繁荣却人口倒流的城市之一。

  南通在校大学生不满12万,总人口却超过700万,缺口巨大。

  南通能否留住本土大学生,并且还去外地抢人?

  无锡

  锡山无锡,太湖有灵。

  无锡是长三角经济重镇,东南内生经济的典范,经济发达,民间富庶。三年之内,无锡有望跻身中国万亿俱乐部,而其人均GDP更是达到14.13万,超过上海。于乡镇企业,与佛山类似,风行内生式发展模式,诞生了无数本土民营企业。经济富有活力,就业吸纳能力强。

  江苏的高校资源集中于南京和苏州,无锡处于下风。但是无锡实力雄厚,一旦高校开放办学,无锡大学生在校人数,完全有能力扩张到20至50万之间。

  鉴于无锡的城市特点,也应以理工类、技术教育类大学为主体,综合性大学为辅。

  徐州

  苏北重镇,四省通衢。

  徐州处四战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侧面也说明徐州的先天区位优势十分强大,不仅工业发达,而且交通便利,是天然的区域中心。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商业没有捷径,但可以“换道”
·最美W SQUARE夏日多巴胺市集来咯!多重福利加上保
·央行:上半年人民币存款余额295.72万亿元,同比增
·上半年银行退出千余家支行、分理处等
·2024年东吴双创峰会启幕 XR创新企业VITURE惊艳亮
·第七届进博会企业展签约面积超35万平方米,26家企
·三大航上半年继续减亏,南航二季度环比转亏:国内
·贸易规模再创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
·2024年全国夏粮获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2.5%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