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所有朋友都劝我卖房:从窗口望出去,河水发绿,河岸上全是黑土堆,怎么适合居住?如今3年过去,随着横沥河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水清了,岸绿了,再也没有人劝我走了。”望着窗外波光粼粼的横沥河,2014年从普陀区动迁到南翔镇“祥和雅苑”的徐丽华感慨道。
从“破房子”到“景观房”,南翔镇“祥和雅苑”的住户们成了横沥河生态景观工程项目的首批受益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日前从嘉定区水务部门获悉,横沥河生态环境改造项目已接近尾声,年底前可全面完成,先期开放的环河步道及亲水平台,已成为周边居民津津乐道的河岸美景。
南翔古名曾称“槎溪”,由三条“槎浦河”而得名。宋元时南翔已成镇,镇址在南翔南部,从万安寺桥向南至王家桥一带,离古代吴淞江不远,槎溪古镇的遗址在今银南翔商务区内。据清嘉庆版《南翔镇志·古迹》记载,当时南翔有十八景,分别是“博望仙槎”、“萧梁古寺”、“东林银杏”、“北园老桂”、“西院芙蓉”、“南坞屏梅”、“槎阜社灯”、“鹤湾渔艇”、“太平竞渡”、“天恩赏月”、“萧寺钟声”、“薛湾潮信”、“桂院占秋”、“鹓林消夏”、“止舫观鱼”、“平桥折柳”、“双塔晴霞”和“三槎霁雪”,每个景点都有典故。比如建于明代的薖园,是当年李流芳等嘉定名仕聚会的地方,园中有百年山茶和老桂四十多株,因此有“北园老桂”之说。不过,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不少“老景”已经消失。
考虑到让市民从河道整治工作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嘉定区水务局与南翔镇在横沥河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注重适当增加公共空间,让原本“平铺直叙”式的河岸变得更有“内涵”。根据规划,横沥河生态景观工程的河道岸线全长约1.9公里,以南翔的民间传说和深厚文化底蕴为基底,致力于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精品南翔赏游路线。
“只有使滨水景观设计蕴含城市文化发展的历程和脉络,体现地域文化元素,才能真正成为城市有生命力的、可识别的滨水景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查阅南翔县志、重新理解古诗词含义及实地走访,我们提取了南翔的历史文化元素和园林建筑特色,形成上海市区中一条具有人文历史、江南水乡和休闲旅游等特色的景观廊道。”工程设计方负责人表示。
于是,天恩桥上的“天恩赏月”,薖园的“北园老桂”、“鹓林消夏”、“鹤湾渔艇”、“槎阜社灯”和程家园的“博望仙槎”等昔日古籍中记载的“槎溪十八景”,在横沥河生态景观工程中被打造成全新的“横沥六景”。以“北园老桂”为例,设计师们根据地方志及古籍描述重建了薖园,依稀可见当年的私家园林风姿。沿着横沥河岸,工程方还修缮香雪庵、保护碉堡遗迹、异地重建玉皇阁、新建烽火墩并融合小型商业建筑的码头,“天恩桥外夜潮平,渔唱时闻断续声”,诗中所描述的江南水乡之美再度出现。
满目美景,使得热闹的亲水平台、沿河步道,与以前冷冷清清的河岸形成了鲜明对比。每天早上,徐丽华和邻居们会绕着横沥河1.9公里的景观带走上两圈;晚上,亲水平台又成了社区阿姨们的“秀舞台”。“沿河走一圈,大约7000步,每一步都是风景,就像饭后逛公园。”徐丽华说。
除两岸看得到的绿化景观,这个工程还十分内秀,隐藏着“真功夫”。嘉定区水务局的工程师介绍,横沥河部分岸段采用的F箱式护岸是一种新型生态护岸,在上海地区还没有使用实例,它的优势在于结构透水,可以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同时又比常规的钢丝石笼耐久性更强,还可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增加河道的整体生态效果。
效果好不好,每天来河边的垂钓者们最有发言权。家住宝山区的陈贵每天都来横沥河边钓鱼。“在这里,一上午能收获四五条鱼。野钓的趣味就在于环境,这里的环境在市中心很难觅到。”陈贵说。
沿横沥河的夜色也让人沉醉。记者了解到,目前,河道沿线正在布置灯光,河中也设有花灯、龙舟等装饰灯具,渲染古朴幽静的古镇夜景。沿桥区域还将设置成排的喷泉,打开喷泉,烟尘般的水雾弥漫于夜色之中,呈现出“薄雾袅绕笼水倦,轻烟四起微雨蒙”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