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集装箱称作20世纪物流业最伟大的发明,那么“带托运输”就是21世纪物流业最重要的创新和突破。
物流行业有调查显示,美国80%的商品贸易是“带托运输”,欧盟商品贸易的“带托运输”比例则超过80%,日本也达到77%。而目前,我国标准化托盘的市场占有率仅23%,标准化托盘的循环共用率只有2%。
近年来,上海对标国际发达国家的“带托运输”做法,取得了走在全国前列的不俗成绩和可复制经验。
物流成本占比降了5个百分点
“带托运输”是一项全国范围内的系统工程,串起这项工程的一根“红线”就是物流标准化——标准托盘、标准叉车、标准化冷链物流仓库乃至标准厢式货车。昔日,由于没有建立全国性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我国每年物流费用要多支出5000亿元左右,如今,发达国家物流中普遍采用的“带托运输”率先在本市开展试点并推广。
2015年起,上海在快速消费品、医药、农产品等领域,选择了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供应商、连锁商业、电商平台,以及托盘运营服务商、物流服务平台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托盘社会化循环共用领域探索创新模式——全面普及标准托盘(1.2米×1米)的应用,推广从生产、物流到销售的全链条“带板(筐)运输”模式,带动标准托盘(周转筐)的动态循环。首批列入上海物流标准化试点的项目共计26个,试点企业标准托盘年保有总量从2015年度266.9万块,提升到2016年度351.3万块,标准托盘年保有量与城市托盘总量的比率由25%提高到31.5%;而物流综合成本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从2015年末的25.6%下降到2016年的20.5%。
在上海首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基础上,今年年初,市商务委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又联合实施“托盘标准化及社会化循环共用推广”专项行动。到今年年底,本市快速消费品领域的龙头企业标准托盘的普及率将达到70%以上,租赁标准托盘增长1倍,装卸货效率提高3倍,综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在农产品领域,以标准周转筐为载体、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带筐运输模式将得到更广泛推广。
“不倒盘、不倒筐、不倒箱”
据市商务委市场体系建设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参与上海物流标准化试点的26个项目,聚焦于供应链全程的“不倒盘、不倒筐、不倒箱”,促进上下游带托运输的有效衔接。上海圆迈贸易有限公司是京东集团的华东地区总部,参与试点两年以来,新增标准化托盘采购和使用数量比2014年初增加60%,使用普及率达到90%,比2014年初提升40%,供应链效率提升38%。
农产品物流领域的“不倒筐”,解决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大的痛点,还能确保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形成闭环。西郊国际试点开展“有限多对多”批发市场物流标准化模式,通过标准化托盘及铲车的配合使用,大幅提升了集装箱货物的“掏箱”作业效率,操作人员降低一半,效率提高4倍,货物完好率达到99%以上;上海城市超市公司建立依托共用周转箱开展农产品运输的“三次不倒筐”业务模式,并在菜筐和库笼上嵌入RFID芯片,从而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贯穿整个流程;清美豆制品兴建了标准化冷链物流仓储面积4500平方米,标准化周转筐和托盘在豆制品生产、仓储、物流配送、门店销售的全过程联合使用,在降低货损的同时,也保障了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全程冷链不断档。
一块板一个筐形成企业群
围绕城市快速消费品、医药、农产品领域共同配送的“一块板”“一个筐”,一批开展标准化托盘租赁、维修、保养等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运营服务龙头企业也在本市加速集聚。
招商路凯公司是中国本土最大的托盘循环共用服务商。据招商路凯大中华区副总经理高松骥介绍,他们在全国23个城市设有公共托盘服务中心,目前拥有近800万板托盘在流通。参与试点之后,在上海市场新增循环共用托盘50万板,托盘池规模接近163万板,客户的平均备货效率提升30%,平均装卸货效率提升50%,平均收货效率提高1倍,平均装卸成本降低60%,平均车辆周转率增加1倍;集保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托盘与周转箱共享租赁服务提供商,参与试点后,截至目前,集保公司新发展使用托盘循环共用体系的客户100多家;大型托盘生产企业新通联公司也已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升级,并将业务沿长江经济带拓展,位于浦东、闵行、湖北、安徽、重庆、无锡、苏州的7个区域托盘服务中心已开始运营。
与此同时,试点还提升了本市“智慧物流”的创新能级。以新跃物流“物流汇”平台、陆交中心“56135”平台等为代表的一批服务平台,搭建了集智能官网、订单跟踪、在线支付、物流商圈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平台,提供撮合交易、保险融资、仓储地图、政务资讯、信用评价等各类服务,促进物流行业资源共享;融链科技打造的跨企业协作“软件即服务”平台(SAAS),打通货主、司机和物流公司“三级运力”,通过信息手段实现供应链全流程可视化;新思原打造的“箱运1+1物流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拼箱匹配率超95%,空驶率降低14%。(解放日报记者 吴卫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