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朋友圈一篇题为《一封来自上海地铁的求饶信,致2415万上海人》的微信文在夜间悄然转发着。恰逢21日早高峰,上海地铁3条线路连发故障。今天早高峰,2号线因为信号设备故障再次限速运行。“人广三巨头遭团灭”、“8月21号,所以8、2、1故障”、“早上排了啥?地铁致歉信!”网友纷纷吐槽,为何两天四起故障?哪类故障最多?遇到故障时应该选择在地铁站等待运营恢复还是趁早换乘其他线路?记者根据网友的疑问进行了调查。
故障共十类车门故障、车辆故障等最常见
记者了解到,上海地铁发布信息时将运营故障共分十类,分别是:车门故障、车辆故障、列车紧急装置异常启动(导致列车迫停)、信号设备故障、异物侵入线路、供电设备故障、线路设备故障、人员进入线路、屏蔽门故障及其他因素。记者从上海地铁运营方了解到,目前上海地铁有15条线路,运量大,故障差不多时段发生,存在这样的概率。
据统计,人员进入线路、屏蔽门故障、其他因素这三类今年暂时还没有发生过,而剩下的七类故障中,车辆故障、信号设备故障与车门故障属频发。
该在地铁站等待运营恢复还是趁早换乘其他线路?
有微博网友昨日在后台留言,问“地铁每次广播发布不同类型的故障,面对五花八门的情况,该选择在地铁站等待运营恢复还是趁早换乘其他线路?”
记者从今年发布的数据分析来看,排名前三的故障中,车门故障维修耗费的时间最短,平均在10—20分钟,信号设备故障的排障时间最不稳定,少则一刻钟,多则两小时。而车辆故障一旦发生,则至少需要30分钟排障,市民朋友如果遇到,最好及时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上海地铁运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样是信号设备故障,今天2号线事发的区段是广兰路至创新中路,而昨天的是上海科技馆至张江高科,故障的发生不确定性很强。他告诉记者,正在针对本月发生的多起地铁故障排查进行调查。
《纽约时报》评价:上海的地铁干净、高效
就在上周,《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文章,题为《借鉴纽约经验,上海地铁青出于蓝》的报道,里面提到,“上海今年在修建三条新的地铁线,地铁几乎总是准点。”“上海的地铁干净、高效,还在不断延伸。”“中国在过去两年里每年建成的地铁线路长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面对上海地铁所体现出的“速度”与“准度”,《纽约时报》给出了客观的评价。
众所周知,上海地铁每天的运量大、客流量高,昨日再次突破千万人次。而早晚高峰发车密集、各类设备使用频繁,延时运营也增加了工作强度,出现故障也在所难免。
但酷暑难耐之时,有这么一些人,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每日接受烈日“烤”验。他们就是坚守在地铁运营与维保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
比如,二号线龙阳路基地的值班员们,每日都会来到露天演练现场,进行手摇道岔演练,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掌握在道岔失表的情况下,手摇道岔的正确操作方法,进一步确保突发情况下的站场运作稳定。
又比如,烈日当空,每天14时,当地铁列车缓缓驶入地面站台,下车的乘客快步进入凉爽的车厢,而站台监护司机仍挺胸抬头,一丝不苟的注视着乘客的上下客。此时,汗水已湿透了他们的工作衣,他们仍默默坚守。
而列车车顶上,也有人们在忙碌。车辆维保工作人员每日更换新风门滤网,天蓝的制服被汗水浸透成深蓝是家常便饭,“苦,累,脏”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当您在地铁车厢内享受清凉时,维保青年也在“享受”着大型汗蒸,他们不敢懈怠,检查每一个空调的冷凝风机,专注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