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李宗盛现身上海书展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我认真地想,等我更老了,我的珍物会是身上的老人斑。那是时间专属给我的,平凡却无价的岁月的勋章!”这句话印在《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的第四页,是李宗盛为此书亲笔所写的“序”中的结束语。昨日(8月16日),埋首做琴鲜少露脸的李宗盛,着简单白T恤搭配牛仔裤,一身“匠人”打扮出现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珍物》在书展的亮相签售助威,也和大家聊聊他生命中的珍物。 珍物拼贴成生命 什么是珍物?李宗盛开门见山:“珍物不过寻常物。是光阴的流转、时间的魔术,让再平常不过的物件变得隽永风流。” 曾被奶茶(刘若英)“嘲笑”生命中有很多盒子的李宗盛,坦然表示说:“是的,我承认。我就是那种习惯留东西的人。”所以当被编辑夏楠邀请,在收藏颇丰的珍物中择一两样做描述时,李宗盛乐观极了:“家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东西。随手挑一件就足够吹嘘半天,写一篇文章实属等闲。”
图说:李宗盛和他的乐器网络图 然而,真到动笔,内心却经历了一番难以描述的搏杀。“小女儿的口水巾、写词用的卡式录音机、几十首歌词手稿、打工的钱买的第一张黑胶唱片、高中联考二度名落孙山的成绩单,老情(老情人)在我遭逢困境时送的书,还有织布拼就的心形布画,有段时间我每天给它喷香水。”李宗盛细数着他的珍物,娓娓道:“当然,还有最具竞争力的那八颗糖炒栗子,特意买给老娘,老娘却咬不动,这些都被我用盒子、布袋一一收藏。” 最终决胜者是陪伴李宗盛几十年,曾写下过《夜太黑》等经典的自动铅笔:“我特别地依赖、迷恋0.5HB的铅笔芯辗转于纸张的感觉。那种粗糙、迟钝、确实的接触,好像要把写的每一个字都种在纸上一般。”吊诡的是,当年“学渣”李宗盛完全是因读书不灵光才弃笔拿琴,兜兜转转,却又是琴指使他拾起了笔。 与李宗盛,珍物对应的每一步都是人生。
图说:李宗盛写下《夜太黑》的自动铅笔网络图 珍物让你看见自己 互动提问环节,有特别从台湾赶来的歌迷,羞涩却又艰难地道出自己会有收藏那些“承载不好回忆”物件的习惯,她问李宗盛:“你会不会也收藏这样一些东西,他们印刻的回忆虽不美好,却迟迟难以放下,这算不算珍物?” 显然被触动心弦,李宗盛停顿片刻,然后豁达地爽朗大笑:“你是要问同哪一个?”而后,他斟词酌句认真地给年轻人答疑解惑:“人生分很多阶段,现在眼中的寻常物,过20年后可能珍贵无比;现在放不下的珍物,过20年回看也许不值一提。” “多年以后审视摩挲旧物对我来说,往往意味着自己与人生某些部分的和解与释然。耐人寻味与美妙之处在于我们无法预知它意味着什么?”所以,李宗盛对待有可能的珍物的态度就是“统统都收着”:“时间会去芜存菁,时间会告诉你,生命才是生命中的珍物。”
图说:李宗盛在上海书展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已收获满满的李宗盛,新进得的珍物是7月19日生日时,娘写给他的卡片。随着母亲年迈,李宗盛愈发地珍惜能陪伴老母的时光,住在台湾北投甚少进城的他,每到5点就会骑着摩托回家吃饭,然后和娘手拉手看电视,7点半母亲入睡前会给她捏脚,帮助老人睡眠。李宗盛说:“珍物,可以是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让你认识你自己的某个契机。若不是娘老了,我不知道,原来我可以是个好儿子,可以是这样一个李宗盛。” 想说的话还很多 《山丘》之后,歌迷们翘首期盼着的,不过是李宗盛的新歌。现场,有歌迷喊话:“大哥,何时再出新歌,何时我们能再拥有一件珍物?”对此,李宗盛表示:“确实,想说的话还很多。只是年过60后,不会那么着急,只想悉心打磨真正表达的。譬如,我就很想写写性爱和死亡。” 李宗盛直言,这两个主题在诗歌、文学、绘画等领域被反复探讨,唯有流行歌曲中很少涉及。只是,用流行歌表达难免容易让人产生太直观的联想,所以需要更多时间揣摩,如何写得意蕴深长。
图说:《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网络图 相关链接:《珍物》简介 《珍物》邀请了当代中国文艺界二十个领域一百位富有个性和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回望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与物件,讲述此物与“我之为我”的独特故事。一百位名家囊括了当代文艺界的精英,谭盾、林怀民、徐冰、阮义忠、吕楠、阮仪三、陈燮君、贾樟柯、王澍、李宗盛、金宇澄、钱理群、黄永松、杨丽萍,等等,每一段故事关切一场人生或独特的创作历程,充分呈现来自生活的馈赠与生命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