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随着暑期来临和连日高温,上海的儿科医院迎来了就诊高峰。
今日入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已经来临。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透露,随着暑期来临和连日来高温天气的持续,儿科医院如期迎来了暑期就诊高峰。然而与往年同期相比,过去那种普通感冒发烧与专科门诊高峰叠加的情况却没出现。儿科医院着力打造的“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以及“闵行协作网”,引导儿科就诊下沉和专科优势集聚的效应开始显现。
上午十点,儿科医院门诊大厅里一片忙碌,挂号收费窗口前排着队,但在预检台前发热咳嗽患儿测量体温的人数却并不多。在2、3楼消化科、内分泌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等一些专科门诊的候诊区内座无虚席候诊人数非常多。与以往儿科常见的额头贴着"冰宝宝"、萎靡不振的患儿不同,专科病区候诊的儿童大多看上去精神不错,许多家长说他们是利用暑假期间带孩子来看病的,其中不乏专程从外地来沪。看的大多是各种慢性病、专病。而相比于专科门诊,往日最热闹的普通内科门诊反而显得人少些,他们大多是来自上海本地的患儿。主要以感冒、发烧、咳嗽为主,因为每天开空调着凉了。
来自儿科医院的数据显示,这几日医院日均门急诊总量已上升至7200余人次/天,比前几个月的日均就诊人数大幅上升,但与往年同期相比却有所下降。其中普内科就诊人数大幅下降,而消化科、呼吸科、眼科等专科门诊量比同期均有所上升,以内分泌科为例,暑期的门诊量猛增,达平时的4倍,其中以性早熟、矮小症、儿童肥胖等疾病的患儿居多。
儿科医院就医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介绍说,分析近三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人数,门急诊人数稳中略降,但临床服务结构日趋合理:普通内科病人比例逐年下降,2016年普通病人较前一年减少10.2万人次;而专科病人比例上升,儿童专科医院针对疑难危重症诊治的功能定位逐渐显现。黄院长表示,和许多综合因素有关,包括这两年推广的“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以及“闵行协作网”,社区卫生中心的儿科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
复旦儿科医联体目前覆盖闵行区13家社区医院和3家综合医院儿科,同时以学科为纽带横向联合10家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过去三年中,成员单位儿科的硬件配置、医护人员数及业务量均有提升:床位数增加29张,增购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设备18台;儿科医生增加24人,儿科护士增加52人;门急诊人数增加3万人次,增长3.7%;出院病人数增加1625人次,增长12.1%;1家成员单位新开设儿科,1家成员单位新增重症新生儿病房,1家新增新生儿病房。儿科医院除了接收成员单位儿科医生进修、培训外,还派出学术主任到成员单位开设专家门诊,给予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支持。
通过闵行协作网,2016年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设儿科门诊,并全部完成标准儿科诊室建设。每家社区配备至少1名儿科方向的全科医生和2名儿科方向的社区护士。完成编写第一分册《社区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一分册包含11种社区常见儿科疾病,以提高全科医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转诊、宣教的能力。《指南》作为社区全科医生的儿科诊疗工具书,发放给闵行区所有全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