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区边角土地改造成小花园,或许已不算新鲜事,但如何让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其中,成为社区自治的一部分,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者刘悦来博士做了许多成功的尝试。最近他在真如社区活动中心做了一场讲座,几处创新之处也给了在座居委干部启发。
“新常态下的城市空间规划,已经进行存量时代。在诸多大城市,中心城区开放空间增量以绿地为例,已经接近零增长。”在刘悦来看来,如何提升公共空间品质,进行复合使用,同时调动社区民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设计营造维护管理,共建共享,是当前都市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
2016年,市规土局下属的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促进中心开始推进“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邀请各路设计单位、研究机构来参与策划改造,从2016-2017年,已在全市试点22个项目,其中不少是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刘悦来带队参与了去年参与了3个项目,其中2项获得一等奖,今年参与了2项。
“表面看是景观增添、环境更新,但背后是社区凝聚力的建设,是群众社团的出力。”他用“三不”来概括:不用动用物业管理维修基金管理,不用居委会干部操心,不让街道领导费心。
刘悦来举例了几个参与项目——
中成智谷火车菜园位于杨浦区长江路军工路路口,这里曾经是淞沪铁路支线,现在还保留着一部分铁轨,但此前这里长期无人看管,一度成为垃圾堆放处。随着铁道边中成智谷创意园区的开发,这块眼前的荒地必须有一个解决方案。
三年前,刘悦来的团队参与了这一改造项目,他用“从废弃地道食物森林”来形容这一改变。现在他们在铁道边种下了蚕豆、油菜、蓝莓、桑葚、枇杷、丝瓜等等,园区里草坪割下的草就铺在地里,作为肥料,使得这些作物长势很旺。一到春天,就可以看到铁道沿线有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这样的风景在城市中是无法想象的。花开之后,大人们就带着孩子来收菜籽,大家在里面分拣枝干、收集菜籽,之后送去郊区榨油。
在绿地上有几间集装箱改建的自然教室,社区组织、社区居民都可以免费申请使用。
一道与旁边小区隔开的水泥墙,则成了孩子们涂鸦绘画的原地。
还有“为小鸟安个家”活动,组织小朋友观察鸟巢,再从周围捡来杂草树枝,为小鸟搭窝。“这也是一个环境整理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可以让小朋友熟悉环境,知道自然界中生物状态。”
园林工人修剪下的柳树枝也被他们捡来,让孩子拿来插在地里,后来有一部分存活了,孩子们看了很兴奋,用实践告诉了他们“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含义。
刘悦来喜爱拍照,他用相机记录下了花园里种种细节,未成熟的果实、偷吃果子的小鸟、爬在花朵上的小虫、小女孩摘枇杷时欣喜的眼色,这些都让他为之高兴感慨。“菜园里不打农药,所以有螳螂、瓢虫,这就是食物链,形成了自然的生态网络,这样有鸟栖息做窝,鸟自然会来吃虫,就不需打药。”
第二个案例位于大学路创智天地园区与居民区之间。这里有三亩地,呈狭长形,由于地下铺设有市政管线,所以未得到充分利用,荒废闲置多年。
经过刘悦来团队改造,成为了上海第一个位于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鼓励企业和个人认养土地。譬如有园林设计单位,还有刘悦来的一位律师朋友,各认养了数平米的绿地,根据自己意愿出资做了建设。
花园里还布置了一片20多平米的水稻田,现在一到晚上还会传出蛙声。去年11月还组织大人孩子一起去收割,一个叫秦闻悉的三年级女生在体验了收获活动后,还写了一首诗《稻草人》。
在一米菜园去,居民可以在分割成一块块一平米的土地上种植各类作物,同时学习到各种作物栽培知识。而小孩子则最喜欢浇水,他们拿着水管四处喷洒,最为高兴。他们还设有“种子图书馆”,收集上海原生种子,有限种植。
花园还设有设施服务区,一组三家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建筑里有厨房、洗手间、吧台等,居民如果自带食材就可以进来烹调,室内还可举办各类讲座、沙龙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创智农园的志愿者李玉兰老师,她退休前是高校教授,现住在复旦大学,虽然满头白发,但是天天来农园帮忙收拾卫生,照料植物,她说每天来就是“来寻找快乐”,自己乐在其中。
浦东塘桥街道金浦家园的“疗愈花园”则简单的多。花园由数个栽培盒组成,就摆放在小区道路边。居民可以把自己家的植物放进来栽种,供大家欣赏。在行动开始时,就有不少居民质疑,这样种植很容易被人偷走。果然第三天,植物连带泥土都被偷走了,这也引起了不少居民的愤慨。
考虑到小偷对土壤很感兴趣,于是组织请来了园艺老师专门在小区教授居民如何用剩菜皮、枯叶来培育泥土,之后还开展自助式登记,让捐赠植物的居民做好记录,此后再也没发生植物和泥土丢失的时间。
为了“疗愈花园”,刘悦来他们还组织了一个微信群,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人。最令他感动的是,花园的一把木制长椅坏了,有两位居民同时从自己家拿了榔头锯子等工具来修,齐心协力很快就修好了。
在陆家嘴街道,老王经营着福山路上的一家健身房。店铺沿街的空地由于缺乏红线内外空间统筹管理、非机动车无序占据、夜间灯光不理想等原意,老王提出愿意出资5万元改造。
听说陆家嘴街道有社区基金会,于是他就联系了秘书长,想一起想办法来改造。基金会秘书长是刘悦来的朋友,于是请到他来设计。街道对这事很鼓励,后来还请来了周边居民一起来开会讨论,最后把这段路面改成了跑道,路边还加挂衣物的架子。地上画了格子,小孩子可以玩“跳房子”游戏。陆家嘴社区基金会最近还在这里办起了放映会,可以在街头搞活动。
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九村内,有一块活动场地,之前是居民广场舞的锻炼地,但因为声音扰民被屡次投诉后,就不再做广场舞使用。同时,旁边的草坪绿化虽然也有维护,但一到冬季,小草枯萎后,也变成一片泥地,并不美观。刘来悦团队对这里进行了重新规划,打造出了“百草园”,还设有雨水收集桶、蚯蚓堆肥塔。特别是堆肥塔的做法给了不少在场居委干部的启发,出门遛狗的居民有狗屎需要处理时,就可以扔在堆肥塔里,可以吸引蚯蚓来,一周就可以降解,而且不会有臭味,同时对周围植物有施肥功效。
居民可以带着自己家里的植物来种植,老人小孩都很积极,社区会向他们颁发一张“认建认养荣誉证书”。这里运营维护工作都由居民负责,花园修剪时,许多孩子也来抬石子铺路,铺草皮、种植物,物业也不需要为这些事动用资金。现在每周一,还在“百草园”举办活动,居民会拿来家里载种培育的植物来展示,互相交流。园子里结出辣椒,参加维护的孩子们也会来尝尝,然后辣得大叫。
另外,刘悦来也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实践着“自治”理念。他的初步目标是在小区60平米的绿地开辟花园,并且自己花费不超过500元。去年国庆节开始,他先是和另两位居民在泥地上洒二月兰种子。到今年3月,已陆续有20多位居民参与进来。他们找来一张旧床,锯开后做成篱笆,自己花钱带头用颜料做了彩绘,之后其他居民也跟着做。
花园里种了苔藓和蕨类植物,花园里还布置一条小道,铺上树枝也落叶,孩子们很喜欢,说有走在森林里的感觉。
现在,物业还把另一块土地交给他们布置,面积达到了100多平米,还买了花给他们种。
他把花园命名为“苔藓花园”,写了“应怜屐齿印苍苔,一起爱护她”的牌子,提醒居民爱护绿化。他认为,苔藓虽然微小,看似不如其他树木花草昂贵,但希望大家对此有改观,“苔藓也是一种高贵的植物,有漫长的历史,对净化空气、保育土壤有非常大的作用。”许多小区里的孩子就因为花园的名字,认识到了苔藓,读懂了这首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