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老宅、西摩会堂、怀恩堂……从新闸路沿着陕西北路步行至巨鹿路,近千米的距离内,齐聚着历史文化景观21处。承载着上海百年发展的历史文化记忆,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云变幻,留下了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谈、1927年蒋宋联姻等丰富的历史记忆。2013年,陕西北路被确立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历史印记多数都是“养在深闺”,市民很难近睹真容。市政协委员俞亮鑫自2013年以来,和众多委员持续关注这条文化名街的开放。
在近日市政协举办的相关提案跟踪座谈会上,提案承办单位表示,关于这条街上的历史文化景观开放已达成共识,有关方面也已成立开发开放工作小组,将就具体情况逐步协调推动,争取早日确定开放时间与节点。
大部分“铁将军”把门
昨日,记者沿着陕西北路一路向北,脚下的人行道每隔一段,灰色的砖块间会镶嵌墨绿色的大理石,上面书写着不同的字样。陕西北路369号的宋家老宅,是宋氏家族保存最好的花园别墅,许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了足迹。如今,数米高的篱笆围墙透着“庭院深深”的感觉,黑色的铁门紧闭,只能从竹篱笆的缝隙中,隐约看见一幢绿顶黄墙的别墅。
再往北走上几十米的陕西北路457号,是著名的何东公馆,何东是当时人所皆知的香港首富,虽然父亲是英国人,但因母亲是中国苏州人,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熏陶的何东一直以中国人自居。如今,该处成为了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在地。不过在围墙内的拐角处,记者留意到了一处偌大的展示架,上面有公馆一些标志性建筑的图片。游客们无法入内,可从图片上看看这处公馆的内部风貌。
西摩会堂、崇德女中……基本也成为了办公场所,终年“铁将军”把门。
倒是在陕西北路604号,有一处“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视频,了解老宅的背后故事,还可以拿到一份免费的探访指南,上面有21处历史文化景观的详细介绍。
“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建成于1914年,当年地处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区域,是华洋混居的高档居民区,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名人街’。”提起这条跟进了4年的马路,俞亮鑫如数家珍,近代历史上诸如宋氏家族、荣氏家族等达官贵人、洋商富贾、名流学者、爱国志士等都聚居在此。除了宋家老宅,还有西摩会堂、怀恩堂、马勒别墅、荣宗敬旧居、上海大学遗址、何东公馆、平安大楼、七一中学、崇德女中、西摩别墅、犹太住宅……短短千米的距离,拥有各类历史文化景观21处。
2013年年初,俞亮鑫在提案中以陕西北路为例,呼吁在发展商业时不要忘记历史文化。“不能只有霓虹闪烁、广告林立。”
同年年底,陕西北路被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但俞亮鑫实地走访后发现,虽然“帽子”戴上了,但包括宋家老宅等历史遗迹还是大门紧闭,市民根本无法识得真面目。
于是,2014年年初,俞亮鑫又写下提案《宋家老宅应该对外开放》,希望这处建筑能作为一个“重点”取得一些突破。
2016年初,他再次提交提案《陕西北路历史名街不能名不副实》,呼吁陕西北路的21处历史文化景观中,有条件的都要向社会开放。提案得到了相关承办单位的重视:有几处开始“松动”,在特定时段向公众开放。
开放之路困难重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历史建筑开放之路困难重重呢?
“静安区是属地管理者,并非产权所有人,这些年的持续跟进也让我意识到,单靠静安区一家来推动开放是很难的。”俞亮鑫表示,开放对于老宅的管理方也会带来不小的压力,比如客流对建筑的影响、建筑开放后的维护工作、工作人员的人手不足、相关经费不足等现实困难。
“上海要打造人文之城,建筑要可以阅读,不能白白放着这么好的历史资源。”俞亮鑫建议,本市有关部门应对陕西北路上的文物开放利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准确掌握哪些地方具备了开放条件,加强分类指导,出台具体办法。“不能满足于让游客翻翻照片、看看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只有‘名’而没有‘实’。”
“开放是个大目标,但可以分类、局部尝试,比方说有些历史遗迹考虑到人流和建筑本身的承载量,采取预约制;有些花园开放、主体办公场所不开放;有些在特定的日子对外开放……”俞亮鑫强调说,开放工作需要慢慢来,但应向社会和市民说明情况,明确开放时限。
不少老建筑属于办公场所
在座谈会上,静安区文化局也证实了委员的说法。静安区作为属地管理者,并非产权所有人。这些老建筑中大部分的产权和使用权都不在区里,不少都属于办公场所。要推动其开放,真有难度。目前,该区已成立了“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性开发开放工作领导小组”,计划从“资源整合、规划整治、活动宣传、功能升级”四个方面实施推进。
静安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接下来会积极想办法,尽快为历史建筑的开放推出一个时间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