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质量投诉中的“老大难”——“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因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深消委”)向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发出的一份《调查函》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2017年6月8日,深消委就收到的多起有关奥迪Q5车内异味的投诉,向一汽-大众发出的《调查函》提到三个问题:目前一汽-大众已为多少台奥迪Q5(生产时间为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更换隔音棉;异味的源头是否来自于车内隔音材料;以及对提出更换隔音棉的奥迪Q5车主,一汽-大众是否提供免费更换服务。
虽然《调查函》仅仅提到奥迪Q5问题存有异味问题,但实际上大众系多款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饱受诟病为时已久,而产生异味的原因最终均指向车内的隔音棉材料。
大众系多款汽车出现异味 4年仍未解决
来自广州的林姓车主告诉《消费者报道》,他于2014年4月以40余万元购得一辆奥迪Q5汽车,原以为新车带有异味是正常事,却不料异味日渐严重。“这种味道很难形容,很难闻。尤其是在天气热的夏天,味道更大。”
和众多奥迪Q5车主一样,林先生先后不下10次去4S店就“车内异味”进行维修或更换内饰材料,但都未能将异味彻底根治。最近一次,他将车内所有的隔音棉以及带有异味的材料全部更换一通。他打趣道:“能换的都换了,不能换的也换了,就剩下换车了。”
虽然现在车内异味小了,但还是有些味道。“之前异味是10分,现在大概剩下4分的样子。”
从维权车主反馈的购车时间来看,出现异味的车辆最早时间可以追溯至2013年5月份。而且,大众旗下多款车型出现同样异味。3月10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联合发布《关于“联合开展服务行动、保障车内舒适体验”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
三公司表示,《声明》旨在解决部分车辆可能遇到的因隔音材料引起的内部异味问题;为车主提供免费更换相关隔音材料的服务。根据《声明》,免费更换隔音材料的“活动”将从2017年6月份逐步开展。《声明》还提到涉及此事的车型有:奥迪A4L、奥迪Q5、奥迪A3、大众迈腾、大众CC、大众高尔夫和斯柯达明锐共9款车型,生产时间从2013年1月跨至2016年4月。
“车内异味”成投诉热点 车内空气质量国标亟待升级
近年来,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投诉常居投诉榜单前列。《2016年度车质网投诉分析总结报告》显示,“车内异味”的投诉在2016年共计2275件,占总投诉量3.49%,居投诉榜第5位,而在2015年,“车内异味”的投诉排名第9。
“车内空气质量”投诉量高居不下以及车主维权难均指向车内空气质量相关国标的缺位。一名深圳奥迪Q5车主告诉《消费者报道》:“很早之前就有车主自己用测量仪器测过车内的甲醛浓度,远远超过标准。但是,现行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仅是推荐性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这导致我们即使知道甲醛超标也无法维权。”
车内异味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文中提及的大众系汽车,还有MINI、雪弗兰科鲁兹等等大量汽车品牌及车型。
2015年9月,《消费者报道》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为主要参考标准,横向对比测评了8品牌共13款车型。测评结果显示,两款车型乙醛含量超标,两款车型乙醛含量接近50的极限值。
随着车内空气质量的投诉愈来愈多,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升级为强制性国标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实际上,这一过程却显得十分曲折。
早在2008年就有“将制定针对车内空气的强制性国标”的消息传出,但由于检测、评定的复杂性“夭折”了。2015年4月,相关部门表示,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计划于2015年6月出台征求意见稿,10月由专家评审组评审后,进入标准行政审批程序,但却不见任何进展的消息。
2016年底,环保部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到,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本标准发布前已定型车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