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到今年年底,一边骑自行车或者跑步,一边感受黄浦江的“无敌江景”将成为现实。记者昨天从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工程的主要设计建设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获悉,整个贯通根据把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从“生产岸线”逐步置换为“生活岸线”的目标,将给人耳目一新、却又熟悉的感觉。
骑跑道全线覆盖
所谓“耳目一新”,不单单是45公里岸线中原本一些封闭的区间打开、成为公共空间,更重要的是,随着健康、运动的生活观念深入人心,跑步、骑行的需求将得到充分的尊重。
“这45公里的滨江,将基本实现步行道、跑步道和自行车骑行道的全覆盖。”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钟律告诉劳动报记者。而这种尊重,将在道路桥梁的设计以及景观等多方面得到体现。
在这次贯通工程中,浦江东岸将成为市民慢跑和休闲骑行的一个新亮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浦东滨江约23公里长,原本有29处断点,缺乏连续顺畅的滨水步道系统,为此此次新建了12座大大小小的桥梁,这些桥梁皆考虑到了跑步和骑行的需求。例如洋泾港桥,它突破了传统桥梁的概念,将步行和骑行道利用桥梁的桁架错位高低布置,使步行和骑行的游客都能近距离观赏到黄浦江景,而骑行道布置在低侧降低了爬坡的难度。
而在景观上,钟律透露:“为使东岸蜿蜒曲折的岸线具有整体性、顺应跑者与市民需求,将选取广场、高桩码头、道路轴线、河口等景观视线开阔的场地设计系列景观标志———灯塔。灯塔具有地理标志、观景平台、可提升滨江区域的识别性和景观性。
老上海风貌尽数保留
45公里滨江,同样也见证了上海百年城市的发展,因此如何反映这些城市历史也花费了一番心思。
例如,南外滩地区是上海开埠以前的老码头区,不仅是上海最早的水上交通门户,上海城南地区的黄金水岸线,亦是20世纪初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资本家的聚集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为此设计了“鱼骨街巷、波浪滨江”的方案,将城市线型的机理延伸至江边,以此营造出通向各个码头的通道。“其中董家渡核心节点设计以简洁优雅的艺术形态连通城市与江河,构建起董家渡面向黄浦江的开敞绿色舞台,打造未来上海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公共滨江空间。”钟律说。
同样,杨浦滨江开放空间的设计特色是“百年工业文明博览”,利用现状丰富的工业遗存打造多样化的游览空间,提出“金色杨浦、脊梁杨浦、科技杨浦”的特色定位。浦江东岸的生产功能在城市更新中已逐渐消退,场地中既有的工业遗存、小型湿地、商业建筑、轮渡断点等难点,在贯通工程中都成为了设计师运用现有工业遗存、维护生态环境及塑造城市景观标志的存量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