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浏览正文


申城未来街道突出“慢行优先” 强调“以人为本”


 
2017-5-22 11:30:11

  街道,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如果要回答“什么是宜居城市”,人们会想起茂密的林荫道,整洁的沿街商铺,安静有序的车流,陆续经过的骑行者……街道是与市民关系最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令人向往的未来城市,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日前闭幕的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对于未来城市的描绘引发热议。什么是适合漫步的街区?未来我们的街道是什么样?上海市规土局、市交通委、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发布的《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从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促进街道与街区融合发展

  “构建人性化的街道,首先要转变人们对城市与街道的认知。”上海市规土局市政规划管理处处长胡晓忠表示,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街道被赋予多重角色。一条理想的街道,不仅仅是允许车辆、行人通过的基础设施,还应该能够促进人们的交往与互动,寄托人们对城市的情感和印象,推动环保、智慧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增强城市魅力和激发城市活力。

  打造一条安全而有活力的街道,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因此,导则不仅仅面向规划师或设计师,而是意在统筹协调各类相关要素,让所有与街道相关的管理者、设计师、沿线业主与市民等群体,明确街道的概念和基本设计要求,达成对街道的理解与共识。

  那么,如何促成“从道路到街道”的转变?这就需要从街道设计的理念、方法、技术和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比如从“主要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转变,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从“强调交通效能”向“促进街道与街区融合发展”转变。

  慢行优先强调“以人为本”

  未来的街道应当强调“慢行优先”“步行有道”。导则提出,要合理控制机动车道规模,增加慢行空间,鼓励机动车流量较小的社区道路采用机非混行车道,集约利用空间和控制车速;设置共享街道和全铺装交叉口,改善慢行体验。居住区内的街坊路和公共通道可采用水平或垂直线位偏移等方式,对车辆路段和节点速度进行管理。在2007年至2012年外滩改造中,中山东一路(外滩段)的11车道就被缩减到4条车道和2条临时车道,人行道由原来的2.5米至9米拓宽到10米至15米,大大增加了沿街历史建筑的公共活动和观景空间。

  导则重点关注人行道空间设计,人行道要进一步分区,形成步行通行区、设施带和建筑前区。沿街建筑底层为商业、办公、公共服务等公共功能时,鼓励开放退界空间,与红线内人行道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步行通行区、设施带和建筑前区空间。比如,大学路设计之初就把2米的设施带用于种植树木,3米的建筑前区变成沿街餐饮的外摆区域,并为行人提供3米的步行空间。

  在一个慢行城市,骑行需要是顺畅的。导则提出,需要确保骑行网络完整、连续和便捷,尽量避免设置禁非道路。导则鼓励单车道支路在路口后置机动车停车线,前置与扩大非机动车等候区;鼓励设置非机动车道路。

  未来的智慧街道,还需要完善出行辅助。如提升交通信号灯智能化水平,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公交信息发布,由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提供周边租赁点信息及预约服务等。如今,风靡上海的共享单车就是通过扫码开锁、APP定位等科技手段,利用人人可以负担的成本,让更多城市里的人用自行车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共享单车企业也反过来对城市服务领域进行纵深探索,挖掘单车数据分析城市街道对慢行交通的契合度,提供优化的空间设计方案。

  导则提出,需要对智慧街道进行设施整合,智能设施占人行道面积比重控制在20%以下。智慧街道还需要增加维护城市安全为主的监控分析,通过安全设施智能化关注弱势需求,设置信息交互系统,加强街道环境检测保护,促进智能感应并降低能耗。

  社区微更新重塑城市肌理

  保存的历史风貌区展现的是上海的城市气质。导则提到,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整体性保护街巷网络和街坊格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历史建筑、城市肌理、空间格局、绿化等要素。

  上海还拥有更多的普通街道,导则认为这些街道同样要形成社区特色。比如,四平路街道就对苏家屯路、抚顺路进行重新布局,邀请专业设计师、建筑师,还有大学师生众筹创意,对社区空间进行微更新,将鞍山新村的一角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和景观等为一体的社区景观街道。导则鼓励居民参与相应空间环境设计,强化社区认同。社区道路鼓励使用色叶树和花木,按照“一街一树”种植,强化内部街道的识别性。

  有活力的街道还体现在细节之处,赋予城市更多温度。比如沿路种植行道树,设置建筑挑檐、骑楼、雨棚,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遮风挡雨。非交通性街道沿街应设置公共座椅及休憩点,形成交流场所,鼓励行人驻留。在道路交叉口、轨道交通出入口等步行交通密集区域,鼓励设置公共地图、导向标识、公共钟表等。景观休闲街道宜设置跑步道与自行车专用骑行道,并提供相应路径指引设施与饮水设施。街区、街坊和地块进行土地复合利用,在相邻街坊和街坊内部设置商业、办公、居住、文化、社区服务等功能。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高温天气催热夜经济!申城暑期“旅游外卖”活跃,
·上海气温直冲40℃,这些天用冰箱时,这些细节千万
·2024沪港城市更新研讨会召开,探寻高质量发展“最
·燃动艺术之夏!上海文化广场迎来音乐剧盛宴:四部
·共赴一场夏日狂欢!“苏河清梦·舟游市集”梦清园
·因对磨骨整容效果不满,上海女子持刀划伤医美中介
·上海女子独自徒步希夏邦马雪山失联10天,当地警方
·8月2日22时,上海北横通道东段主线试通车
·新虹街道这里提前竣工!周边居民和商家自此告别困
·申城夜公园人气旺 和平书院里享清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