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 在中国中药协会召开。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龙致贤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教授;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会长周荣汉;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高学敏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乘明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国天然药用资源动物药专家李宜平等中医药、动物学资深专家及知名学者出席。与会专家学者强烈呼吁社会各界支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以保障中医药产业作为民族精粹的健康发展、世代传承。
“洋中药”招摇过市
据了解,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了专利。我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洋中药”专利占我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以上。
业内专家指出,中医药中的动物药近几年已经大幅度萎缩,只留下了麝香、牛黄、熊胆等药性十分确定的几种动物药。天然动物药所占比率越来越少,大多数被人工合成药物替代。保护和支持药用动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及反垄断能力刻不容缓。
谁蒙蔽真相?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养熊业
我国传统中药中的动物药,多年来受到强烈的外部冲击。传统中药主要由植物药、菌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四部分组成,其中动物药是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养殖珍稀药用动物,是确保我国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产业,也是保护野生珍稀动物物种延续的最有力措施,黑熊养殖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亲历我国黑熊养殖业发展历程的周荣汉教授介绍,在六十年代,农民会把黑熊作为害兽猎杀,取其胆放在屋外晒干后售卖以弥补农作物损失;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朝鲜引进硅胶导管引流取胆技术,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白金引流管。如今,很多大型养殖场已经为黑熊的生长提供了相当好的条件,熊可以在户外自由走动,在音乐声的伴随下喂食及采胆。并且,身上没有导管,引流胆汁的瘘口会自动封闭,这是由黑熊自身软组织手术形成的一个微小通道,避免了细菌感染的情况。由此可见,我国黑熊养殖业已经已经走上了科学化、人性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另据行业权威人士介绍,我国经过20多年的不断技术改善和创新,又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养熊企业采用的养殖和采胆技术都很规范,养熊场条件都能满足动物福利要求,第三代的医学造瘘无管引流技术已经做到非常成熟,每次采集胆汁时间不到10秒钟,严格做到了卫生、无痛,就像人类义务献血一样。多年的科学实验证明,取胆熊与非取胆熊的健康指标基本一样,养熊取胆对黑熊健康没有任何影响,1头黑熊1年的引流胆汁总量相当于猎杀220头黑熊所获得的总胆量,是药用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成功典范,完全符合国际公约要求,也是国家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的民族产业。
然而,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如此正当、有效的产业推动措施,却被恶意抹黑、丑化。就黑熊养殖而言,某些组织大肆宣传二十年前的落后虐熊资料,刻意掩盖我国养熊业正逐步规范发展的客观事实,并毫无依据地声称熊胆可被取代,以“动物保护”之名裹挟民意,意图断绝中医药中的熊胆原料供应。这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们没有相应的证据,但是此举无疑会让西方利益集团受益。
此外,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利用十多年前的个案现象引用到现在来不断歪曲宣传,没有标明出处、时间、地点,和目前中国养熊业科学规范的事实完全不符。这种以偏概全的非法污蔑行为很值得质疑,既误导了社会民众,也严重影响社会对中医药的科学认识和客观、公正评价,直接危及我国药用动物资源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利益。
“动物药是我国中药发展的战略储备资源,一旦中断将直接威胁中医药的生存,危及到众多重病患者的生命”,李宜平先生也曾表示,“我国一直在努力尝试人工养殖珍稀动物,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维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
总之,对待珍稀药用动物资源的科学态度是:保护是为了利用,利用是为更好地保护!还原真相,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才是硬道理。 |